香港科學館「科訊廊」明天(7月9日)起推出最新展覽 --- 「臭氧不臭」,探討臭氧在日常生活和工商業的用途,並介紹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對臭氧進行科研的最新成果;展期至11月6日。
臭氧,希臘文意謂「清新空氣」,它是由3個氧原子組成。在大氣層的臭氧由閃電或高能紫外光輻射作用於氧分子而產生;臭氧也可透過電暈放電和光化學反應產生。
無法儲存卻又無處不在
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但卻會急速分解。臭氧無法被儲存,但它在自然界中又無處不在。
在大氣層中,它吸收了太陽輻射中大部分的紫外線,是人們的「生命之傘」。
在地面,適量的臭氧可應用於日常生活及工商業科技上,作為殺菌、漂白、除臭及消毒之用。然而,過量的臭氧卻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展出高效消毒研究資料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的科研專才,近年對臭氧的基本性質及相關的物理現象作出深入研究,把臭氧應用的科技推廣至不同的工商行業及日常生活。
他們的重點研究項目之一,是把臭氧科技應用於高效消毒方法上,有關研究資料會在展覽中展示。
科學館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下午1時至晚上9時,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9時,逢周四(公眾假期除外)休館。
科學館入場費為25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可獲半價優惠,逢周三免費入場。
查詢請電2732 3232;詳情請瀏覽科學館網頁。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