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績出眾:鑑證科警長夏繼強(左)與女警長區淑儀(左2),在布吉的泰國海嘯遇難者辨認資料管理中心工作1個月,成功確定15名海嘯罹難者的身份。 |
|
鑑證科兩名人員協助國際刑警,以指模鑑證的方法,在1個月內成功確定15名在泰國布吉海嘯中罹難者的身份。
15名死難者中,包括9名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和中國籍的香港居民,餘下6名是加拿大、德國與瑞典公民。
鑑證科應國際刑警的要求,在2月13日至3月13日期間,派出警長夏繼強與女警長區淑儀,前往布吉的泰國海嘯遇難者辨認資料管理中心,協助確定海嘯罹難者的身份。
處理四百指模掌紋
期間他們共處理約80宗檔案,內載超過400個屬於海嘯罹難者的指模及掌紋。
該中心在去年12月31日成立,至今年3月13日鑑證科人員離開布吉為止,該中心已成功確定800多名海嘯罹難者的身份,其中84名的身份,是經指模鑑證而得到確定的。
該中心內劃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牙齒與指模3個組別。
區淑儀說:「對於能夠在1個月內確定15人的身份,即差不多佔總數的18%,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由於鑑證科只是13組國家代表之一,因此,他們取得的成績相當出眾。
訓練堂上成功確認
2月13日抵達該中心後,區淑儀與夏繼強向指模組的澳洲籍主管報到,便學習操作「自動化指模鑑證系統」。在當日的訓練課堂上,他們首次「對中」指模,確定了1名香港居民的身份,實在是個極富鼓勵的開始!
夏繼強與區淑儀由上午8時至下午3時或下午3時至晚上9時,以2人1組的形式,在電腦工作站輪班工作;與其他6個工作站,來自德國、奧地利、法國、西班牙、挪威、葡萄牙、英國、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汶萊的指模專家並肩工作。
他們首先把指模輸入電腦,然後與電腦輸出的冗長「候選者」名單進行比對工作;每天只能處理數個載有遇難者DNA、牙齒和指模資料的檔案。
首次接觸輸入掌紋
夏繼強說:「我們的工作並非想像中簡單。事前要做妥大量的準備工作,方可把指模輸入電腦。許多時候,1個檔案載有多於1個指模,我們曾經處理過1個載有超過30個指模和掌紋的檔案。」
他表示,電腦通常輸出很長的「候選者名單」,他們就曾接觸過1張逾130名「候選者」的名單;而質素差劣的指模令工作倍添困難,隔了1段長時間才套取的指模或從1具已發脹的屍體上套取的指模,質素自然不甚理想。
區淑儀說,他們也需要把掌紋輸入電腦,以及經電腦搜尋掌紋,這是他們在香港從未進行過的工作。
兩人表現獲得肯定
兩名人員的工作表現,顯然讓指模組的澳洲籍主管留下深刻印象。
在布吉的最後兩天,主管�他們就其他專家輸入的指模,進行質素控制核對工作。這是對他們在中心整體高水準和高質素工作表現的肯定。
區淑儀表示,能夠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指模專家並肩工作,並可跟他們分享經驗、交流心得,實在是很寶貴的經驗。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