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宣傳短片
*
*香港政府一站通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RSS
*
*
  2008年4月27日
基建
*

中九龍幹線  與歷史文化並行

*

     全長約4.7公里的中九龍幹線,預計2012年動工,2016年完竣,油麻地往啟德的車程料可縮短至5分鐘。

 

     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處高級工程師陳焯明表示,幹線的首選走線方案,保留了油麻地警署舊翼或整個建築群,並令該區的本土經濟和文化可持續發展。

 

     幹線約3.9公里為隧道,可媲美全港最長的大欖隧道。


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處高級工程師陳焯明   中九龍幹線首選走線方案   油麻地警署
*   *   *
貫通東西: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處高級工程師陳焯明(左圖)表示,擬建的中九龍幹線(中圖),可令油麻地往啟德的車程縮短至5分鐘。工程不會影響油麻地警署舊翼(右圖)。

新幹線涉資百億

 

     陳焯明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時表示,擬建的中九龍幹線,連接西九龍及啟德發展區和九龍灣,全長4.7公里,屬雙程3線主幹道,其中約3.9公里為隧道;工程預計涉資100億元。

 

     幹線的設計行車容量,達每方向每小時4,700輛次。

 

     他指出,2006 - 07年向區議會和立法會提出幹線的初步方案時,了解到他們對社區設施和環境的關注,特別是工程對具歷史價值的油麻地警署和榕樹頭文化可能帶來的影響;但議員也希望工程能盡快落實,改善交通。

 

     市民可登入這裡,瀏覽油麻地的地區特色。

 

     陳焯明說:「面對這多方面的意見,我們加強了公眾諮詢工作,早在工程的勘測階段,透過不同途徑,如3場公眾論壇、參觀警署、校際規劃比賽、面談訪問,以至每月發行通訊,廣泛而有系統地蒐集地區資料和公眾意見,並推廣工程項目。

 

    「這種諮詢模式,對部門而言可說是首次。這有助我們從多方面持續聽取意見,盡量在籌劃幹線和安排設施重置方面加以配合;並有規劃和建築界別的專業人士,研究和跟進重置社區設施和保育地區文化的訴求。

 

研區內文化特色

 

    「勘測研究也加入了油麻地本土文化和社會影響評估,從而有系統地深入了解該區的特色,訂出可持續發展原則,與工程設計和重置安排相應配合。」

 

     中九龍幹線位處地區歷史豐富的油麻地,觸及不少工程以外的議題,如土地用途的規劃、文物保育、本土經濟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影響,以及居民的歸屬感。

 

     陳焯明認為,早在工程籌劃階段諮詢公眾,有莫大裨益。

 

     陳焯明說:「諮詢提早至幹線設計階段前進行,容許更大的空間和彈性制訂工程方案,回應公眾的多元意見和訴求。

 

    「對如中九龍幹線般複雜的工程來說,提早與公眾互動和對話,蒐集意見,讓我們在幹線設計初期,便已掌握到多方面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配合。」

 

     公眾諮詢活動反應熱烈,參與者也極積發表意見,這些互動,教陳焯明深刻體會到不少人對油麻地區有�深厚的感情和歸屬感。

 

     陳焯明說:「感受最深的是,市民對區內土地未來用途非常關注,例如如何帶出區內的文化和歷史建築,以及如何跟鄰近的水果批發市場和廣東道玉器街等連繫起來。

 

最關注土地用途

 

    「中九龍幹線途經他們的家園地底,對他們來說,土地用途是最切身的議題。連串的公眾參與活動,讓他們了解到工程帶來的好處,接受和認同工程,也給他們發表意見和作出決定的機會。」

 

     陳焯明指出,蒐集意見和選擇走線的工作同時進行,考慮到避免影響民居、市民日常生活和社會設施;改善交通效果;以及減少環境影響等公眾關注的事項。

 

     路政署從40多個不同的走線方案中,篩選了數個初步方案,並在公眾論壇中提出作諮詢和討論。

 

     陳焯明說:「匯聚了各方的意見後,我們再覆核和修改方案,現在已得出首選方案,諮詢了有關的區議會,並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匯報。

 

    「這方案可說是滿足了最多的要求,也平衡了各方訴求。得到議員的支持後,才正式展開幹線的設計工作。」

 

     中九龍幹線的首選走線建議,隧道西面出入口位於西九龍填海區,隧道沿甘肅街穿越彌敦道,經京士柏、何文田、土瓜灣、九龍城渡輪碼頭至九龍灣,連接啟德發展區和九龍灣。

 

     因應何文田及土瓜灣地區的地形及地質狀況,幹線的中段採用深層鑽挖式隧道,該路段深入地底基岩石層,避免因工程而需要拆卸地面私人樓宇。

 

保留油麻地警署

 

     至於九龍城渡輪碼頭與啟德跑道之間,將以沉管式隧道,建於九龍灣海床之下。

 

     陳焯明指出,首選走線方案已考慮保留油麻地警署舊翼或整個建築群,也會按個別需要,重置受影響的公眾設施,在施工期也維持有關設施在該區的服務。

 

     按首選走線方案,只有九龍政府合署、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大樓,以及油麻地專科診所,共3幢政府樓宇需要拆卸,玉器市場需原區遷移,私人樓宇不受影響。

 

     陳焯明說:「中九龍幹線的隧道途經警署地底。初步構思是,在新翼現有地基下加建平台承托建築物,隧道在平台下面挖掘興建。這可保存警署1922年建成的舊翼,以及1957年建成的新翼。

 

    「由於工程影響出入警署的交通,故警署需遷至近海泓道,但將因應居民的要求,研究原區設置報案中心。

 

    「為了優化環境,保存既有的地區文化,同時可持續發展,我們正研究有關土地的運用。研究會顧及區內的歷史和文化,以及與西九龍的聯繫,從而規劃警署日後的用途。相信工程可提供機遇,令油麻地成為可持續發展社區。」

 

不影響分科診所

 

     至於設施重置,陳焯明表示,與玉器商販討論後,同意讓他們在清拆油麻地多層停車場大樓後騰出的空地臨時營業。由於這地點與玉器市場現址相近,商販均接受這個方案。

 

     路政署也與有關部門研究,在施工期間,讓廟街夜市繼續經營,並保持廟街南北行人路貫通。

 

     他指出,油麻地賽馬會分科診所不受工程影響,繼續在現址提供服務;油麻地專科診所的設施,將遷至分科診所和伊利沙伯醫院。

 

     陳焯明強調,非常理解公眾關注中九龍幹線帶來的影響,在考慮走線時,已一併研究各個方案對油麻地社區設施和日常生活的影響,篩選時更探討了重置安排。

 

     至於環境影響,雖然環評工作需待走線確認後才正式展開,但研究走線時,已考慮到環保,檢討和修改方案。

 

     陳焯明說:「隧道在油麻地的出入口和通風大樓位置,原較接近民居。我們計劃在隧道出入口加建密封上蓋,令出入口由近渡船街的位置向西移,至海泓道和翱翔道交界。通風大樓也隨之而向西移,遠離民居。

 

隧道上蓋建園林

 

    「這可令隧道出入口離現有民居約300米,通風大樓離民居約半公里。我們也藉此機會,把隧道的密封上蓋轉化為園林上蓋,加強綠化。屆時,渡船街與海泓道將有200米長的綠化帶。」

 

     現時九龍的東西向交通,主要倚賴龍翔道、界限街、太子道、亞皆老街和加士居道行車天橋;這些道路大部分的容車量已達飽和。龍翔道、太子道西和界限街在繁忙時段單一方向的行車量,已達每小時4,700、3,600和3,000輛次。

 

     陳焯明說:「若不與建中九龍幹線,連接九龍東西的道路在2016年的行車量,會超出其設計容量30%。

 

    「擬建的中九龍幹線,有助紓緩這些道路的交通擠塞情況。現時繁忙時間由油麻地往啟德,車程約22分鐘。中九龍幹線通車後,可望縮短至5分鐘。」

 

     中九龍幹線約3.9公里為隧道,媲美現時全港最長、達3.8公里的大欖隧道。

 

     陳焯明認為,中九龍幹線主要以深層鑽挖方式在地下石層建造,與大欖隧道相同,但在市區建造雙程3線隧道有其挑戰。

 

     他指出,幹線位處鬧市,與市民的接觸面較多,施工期除要顧及環境,也須顧及交通和行人安全等因素。

 

     路政署在工程的設計和環評階段,將詳細評估和提出紓緩措施,務求把對市民和交通的影響減至最少。


返回頁頂
* 交通安全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新聞: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 私隱政策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