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表示,現階段不宜就「工資保障運動」的成效作武斷的預測;他指出大家不應過分執着於參加機構的數目,最重要的是清潔保安行業的整體工資有否改善,受惠勞工人數有否增加。
他相信隨着運動全面展開,勞動市場的文化及工資走勢,將有正面的改變。
張建宗重申,政府的立場是,如果運動在運作兩年後成效不彰,便會在清潔及保安行業立法落實最低工資;當局現正不遺餘力地推動這運動。
|
勞資關係: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左圖)相信「工資保障運動」可改變勞動市場的文化及工資走勢。他一直與勞顧會成員(中圖)及各企業僱主(右圖)保持聯繫,確保勞資雙方維持良好關係。 | |
企業初步反應正面
他說,很多企業的初步反應正面,勞工顧問委員會也在研究如何評估運動的成效。
張建宗說:「勞工處一向為僱主提供免費招聘服務,為配合「工資保障運動」,自去年10月27日起,所有向我們提交的清潔工人和保安員空缺,如其工資低於政府統計處《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內相關的市場平均工資水平,我們便不會向有關僱主提供免費招聘服務。
「這措施最初引來一些僱主的投訴,但經勞工處的解釋及勸喻後,部分僱主願意調高工資至市場平均水平;但也有僱主選擇不使用勞工處的招聘服務。」
他說,兩者最初的比例是1比1,近期已明顯改善至1比0.75。截至3月底,共有約1,500個空缺在勞工處的勸喻下,有關的工資由不達標變為達標。換言之,有約1,500名工人因此而受惠。
當局將繼續致力向僱主推廣「工資保障運動」,而業主立案法團是重點的宣傳對象之一。
張建宗說,大型屋苑如提高其清潔工人和保安員的工資至市場平均水平,對整體支出應不會構成太大影響;每個住戶只需多付少許的管理費,便可令這些工人獲取合理的工資,提升他們的士氣,使他們工作更投入,同時會促進社會和諧,實在是個多贏方案。
結構性失業需解決
談及勞工處未來面對的挑戰時,張建宗表示,雖然經濟反彈,社會氣氛轉佳,但結構性失業問題仍有待解決。
他指出,雖然最近失業率下跌至4.3%,高技術人士的失業率更只有1.9%,但低技術人士的失業率仍高企於4.8%;40歲以上的中年人佔整體失業人數的一半。故此,他認為,「低技術、低教育水平及中年人士」的失業問題仍須處理。
隨着經濟全球一體化,科技日趨發達,香港轉型成為知識型經濟,政府需要更好地裝備基層勞工,提升他們的技能,配合勞動市場的發展。
張建宗說:「我寄語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需要終生學習。」
社會公義不容妥協
對於勞資雙方均高度評價其工作表現,張建宗表示,十分感謝勞資雙方的支持;他並指出,涉及社會公義的問題不能妥協,社會的繁榮穩定,建基於社會和諧,而社會公義也建基於平等就業。他說:「就業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
他並指出,必須確保僱員享有現有的法定權益,絕不容許僱主不履行應負的責任或欺壓勞工;僱員的工資不是恩賜,而是他們辛勞工作應得的回報。
他說在改善勞工權益的過程中,同時需要考慮配合香港整體社會及經濟的發展步伐,也需要平衡僱主僱員的利益。
被問到其處理勞資糾紛的要訣時,張建宗表示,最重要是掌握問題的核心,作為中間人,必須誠懇及持平,有耐性、堅定不移及主動出擊,並客觀冷靜地「求同存異」。
張建宗說:「介入要『到位』,時間要拿捏得好,過早介入可能累事;而介入的深度及對話的對象,也十分重要。」
實幹進取平衡利益
「實幹、進取、持平、細心聆聽」是張建宗工作的座右銘。他每天花很多時間與基層勞工溝通,除了親自到訪多個工會外,如工會要求與他會面,也必盡可能接見,並完全配合他們的時間。
張建宗說:「我通常利用晚上8時後及周末的時間與工會開會;至於僱主方面,為了不妨礙他們繁忙的日程,則多在早上8時與他們見面。」
他表示,自己的工作十分有意義,並形容自己是勞資雙方的「開心沙包」及「海綿」,化解壓力及怨氣。
張建宗說:「我從來不當自己是官員,只一心做1個好公僕,確保勞工權益不受損及弱勢社群受保護。勞資關係好,僱主有合理營商環境,對雙方均有利。
「只有這樣,香港才能保持和諧,勞資一心,共創雙贏。」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