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拿出勇氣 推動進步

2015年06月07日

none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道德經》有言:「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第73章)香港學者鄧立光博士對此的詮釋是:「『勇於敢』的『勇』,由氣性所至,與怯懦相對,可謂小勇。『勇於不敢』的『勇』,是踐行某些價值的表現,屬於道德選擇的行為,可謂大勇。」(《老子新詮-無為之治及其形上理則》,2007年)

 

勇敢的表現一般都受讚賞。像電影銀幕上,勇敢的英雄多不勝數,不管其中的劇情怎麼不合理,只要當中的英雄夠勇敢、威武,總能激起觀眾的英雄崇拜情結。

 

可是回到現實,並非任何勇敢行動都能夠得到大家的共鳴。這些年來在世界不同地方發生的一些恐怖主義活動,包括有充當人肉炸彈的,不惜為了自己認為崇高的目標而粉身碎骨,那勇氣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但這樣的「勇敢」反而被視為怯懦,要被絕大多數人譴責。物極而反,一個事物的發展到了極點,執着至極,判斷價值就完全顛倒過來了。

 

執着原為佛家語,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並固執於事物的妄想。所有事情,若堅持己見,不肯變通,都會走向反面。或許有人會用擇善固執為這樣的行為解脫。然而,在一個多元的社會中,善有不同的選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把自己認同的善作為唯一的善而強加於人,走向極端,後果會很可怕。人肉炸彈正是這樣出現的。可見,即使是善,也應當有所折衷,不可以固執。一旦固執,就意味着不知變通了。

 

良知也如是,如果只以自己少數人有良知,把其他多數人都當作缺少良知、不顧尊嚴,那就完全無視現實,脫離大眾。

 

政治是可行的藝術,民主政治當然也是可行的藝術。無視現實,不顧民意,不知妥協,就始終走不出死胡同。

 

美國有學者寫了《妥協的精神》這樣的書,談到現實政治總需要妥協,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得不照顧多數人的利益,假若片面取向,哪怕把局面推向危機也拒絕妥協,這絕非智者所為,而是把以我為主的妄念置於廣大民眾的利益之上。

 

老子對勇與敢加以區別分析,「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這不但適用於處理日常的爭拗,例如街頭「唔順超」的好勇鬥狠,也適用於政治哲學、軍事哲學、經濟哲學等。

 

中國企業家馬雲因為傳奇性的奮鬥和成就,贏得很多人的欽羨。到處有人邀請他演講以介紹他成功的秘訣。他不久前講到,現在越是成功,越是對世界存有敬畏之心。接着怎麼走下去?他說,要「勇而不敢」。

 

「勇於敢」的匹夫之勇常見,人在年輕時常有這樣的舉止。「勇於不敢」的大智慧則難見,難以做到,這可能要甘於被人,特別是同道中人,扣上「轉軚」、懦弱、妥協、放棄原則等等污名。韓信受胯下之辱,是歷史的著名例子。沒有廣闊的胸襟,沒有遠大的眼界,沒有真正的智慧,難以走上這一步。

 

在香港正值政改的關鍵時刻,道理、利害、民意都已十分清楚,立法會少數議員卻還是一直固執己見,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要綑綁一起,硬要否決香港政制向前發展的方案,「勇於敢」而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從中跳出來,看清大局面,是否應該考慮「勇於不敢」?拿出勇氣作出道德的選擇,將智慧用於不敢,放棄偏執,就可以與多數一起踏上進步之途!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6月7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