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知足感恩

知足感恩:  拿起昔日香港的日用品,年輕人為自己生於物質豐富的年代而感恩。

學懂珍惜

學懂珍惜:  在劇中飾演童工的周津兒表示,會更珍惜眼前的讀書機會。

戲劇學習

戲劇學習:  戲劇導師黃碧瑤認為,透過戲劇學習歷史,可讓年輕人親身體驗舊香港的生活,了解上一代的處境、想法。

時光倒流50年

2014年08月17日

今日香港,社會富裕,有人形容新生代在溫室裡成長,備受呵護。有非牟利機構舉辦重現歷史戲劇工作坊,讓一群女童軍走上時光倒流的舞台,扮演六、七十年代的公屋居民,細味舊香港的生活點滴,認識歷史,也學懂珍惜眼前的一切。

 

認識歷史 珍惜眼前

 

12歲的女童軍周津兒在劇中飾演50年代出生的長女,家境清貧,為負擔病重弟弟的醫藥費,被迫放棄學業,到工廠當車衣女工。回到現實,周津兒明言會更珍惜讀書的機會。



竹枕頭、葵扇、鐵飯壺,這些道具都是舊香港的日常用品。拿着鐵飯壺扮演工廠女童工,2000年出生的鄧詠童別有一番滋味。「這種保暖飯壺好像不太保暖。以前沒有冷氣,只能扇涼。」一場戲劇,讓一群「00後小公主」體驗上一代的艱苦歲月。

 

當年的屋邨廚房設在單位外,廁所需要共用,居民較多機會與鄰居接觸,鄰里關係融洽。13歲的胡琇棓慨嘆:「小孩們會一起玩,家庭主婦會向隔壁借鹽。和今天相比,我們甚至連鄰居的名字也不知道。」隊友鄧詠童也認為,科技發達反令現代人錯失寶貴的情誼:「以前人們吃飯時會閒談,互相溝通,現在我們即使一起用膳也會不停看手機,沒有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自編自演  活學歷史

 

為了重現50年前的基層生活,參與者回到歷史現場,到舊公屋活化而成的美荷樓生活館觀察,聽取導賞員講解,還搜集了大量舊照片,選材後化作戲劇片段。在演繹過程中,胡琇棓親身體會互助互愛的「獅子山下」精神,決心把這份人情味承傳下去:「我會嘗試把自製的小食與鄰居分享,希望打開話匣子,改善鄰里關係。」周津兒也深有同感,決意用心維繫親情:「我會嘗試自己做飯,請爸爸媽媽一起吃。」

 

歷史戲劇工作坊由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舉辦,公衆推廣經理李靄慈表示,希望以戲劇方式引起年輕人對香港發展史的興趣,理解上一代的生活經歷,將過去與現在聯繫起來,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戲劇導師黃碧瑤指出,活動的重點不在演出表現,而在於小演員在排練和演出時投入角色的經歷、思想和感情,從而探索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在課堂上講香港發展史,她們只是接收,不會有特別感覺。以戲劇方式重演歷史,可以讓她們親身感受長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例如,她們會明白祖父母較為健談,也許源於以前鄰里關係融洽。」 



青年發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