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首次邀請私營機構,建造和營運大型文藝設施 -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表示,長遠而言,這計劃可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短期來說,也可提供約6,000個就業機會。 		
		
		
		
				
					
						| 
					
					
					 | 
				 
		  	
					| 文化地標: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表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提供各式各樣的文化和商業設施,定必吸引更多遊客和世界知名的表演者到港。至於覆蓋這發展區的天篷,線條流麗,壯觀,必定成為香港的新地標。 |  
		 
	 | 
				 
			 
		
		 
		     根據文娛區的概念設計師Norman Foster的估計,計劃本身的投資為240億港元。曾蔭權相信,這可為香港帶來很多的經濟活動,也會令建築界和專業界蓬勃起來。 
  
     藝術區的建造工程,預計在2006年4月前展開,在2010 - 2012年期間,分階段落成啟用。 
  
     曾蔭權今天記者會上指出,政府是本�一貫的「小政府」原則,邀請私營機構發展這項計劃。 
  
私營機構參與具成本效益 
  
     曾蔭權說:「這是我們首次邀請私營機構建造和營運大型文藝設施。我們相信,在融資和發展方面,私營機構是擁有較大的彈性,他們亦能夠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來營運這些設施。 
  
    「我們也深信,私營機構必定有興趣參加這項發展計劃,因為政府今次會以商業計劃的方式批出這項工程,並提供足夠的彈性,給他們制訂務實可行的發展方案。」 
  
     政府早前就藝術區制訂了極具吸引力和達到世界級水平的發展概念,並已訂定「基線計劃」。 
  
發展概念達世界級水平 
  
     計劃的特色包括: 
  
•發展區西端是演藝場館,博物館的文化匯聚地和一些住宅樓宇; 
  
•全區的中心部分是1幢兼具娛樂和零售設施的多層大型商場; 
  
•廣東道的入口是高層商用大廈; 
  
•寬廣的空地供市民使用,包括平台公園、園景台階和海濱長廊; 
  
•穿梭列車貫通全區; 
  
•宏偉壯觀的天篷。 
  
     曾蔭權指出,訂定「基線計劃」,旨在為倡議者提供制定發展計劃的起點。不過,這些發展規限並非一成不變的。 
  
保留獨特建築風格 
  
     他說:「如果倡議者能夠提出合理原因,而又沒有破壞基線計劃的特色,他們是可以建議較高的發展密度或不同的用途組合。 
  
    「這樣,倡議者在設計帶來高收益的項目時,就可以享有一定的彈性,但同時,他們建議的發展密度仍會受到天篷的限制。 
  
    「我想強調,雖然物業發展的部分,對整個計劃的可行性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我們絕對不會讓有關的文化設施淪為次要位置。我們會制訂若干條件,強制倡議者遵守。」 
  
     除天篷外,計劃還須包括以下藝術和文化核心設施︰ 
  
•1座設有3個劇院的大樓,分別可容納最少2,000、800和400個座位; 
  
•1個可容納最少10,000個座位的演藝場館; 
  
•1個博物館群,由4間不同主題的博物館組成,總實用樓面面積最少達75,000平方米; 
  
•1座藝術展覽中心,實用樓面面積最少達10,000平方米; 
  
•1個海天劇場和最少4個廣場。 
  
監察設施運作確保水準 
  
     倡議者也可提議興建其他文娛藝術設施。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說,區內的核心文化設施,是要與香港現有與將來的文化設施會相互配合,互補長短;政府也會檢討現有文娛設施,例如紅磡體育館的水平。 
  
     曾蔭權則表示,政府十分注重這些核心設施應具備獨特的建築風格,也會監察這些設施的運作,確保達到一流水準。 
  
     他又強調,雖然計劃包括住宅樓宇的發展,但受到天篷的高度限制,最高點為130米,最低點為50米,故住宅發展相當有限。 
  
對地產市場無負面影響 
  
     此外,根據設計師Norman Foster的概念,區內商業的發展的比例也相當少,地積比率為1.81,所產生的住宅單位約500 - 600個。 
  
     曾蔭權相信,這些單位的落成期是在5 - 6年後,對地產市場應無負面影響。 
  
     他指出,所提交的發展建議書必須涵蓋發展區的規劃、設計、融資、建造、營運、保養、管理和宣傳推廣等事宜。提交建議的截止日期為明年3月19日。 
  
政府予50年批地安排 
  
     政府將根據《建議邀請書》所訂的準則進行評審,經過初步甄選和洽商後,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中選者。 
  
     政府將提供50年批地和訂定其他安排,與中選者簽訂臨時協議,隨後會簽訂計劃協議。 
  
     曾蔭權預期,政府在截標後約1年,才與中選者簽訂臨時協議。他指出,評審時會考慮發展商的財政狀況、建築和營運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文娛方面的經驗。 
  
     建造工程預計在2006年4月前展開。劇院大樓、海天劇場和特色廣場可望於2010年年初啟用;演藝場館和藝術展覽中心在2010年年底開放,博物館群在2012年年底落成。 
  
     至於其他發展項目如何分期興建,則大致上會由發展商決定。 
  
流線型天篷成新地標 
  
     曾蔭權說:「發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正配合我們建設香港作為亞洲世界都會的目標。我們希望香港成為區內最富有活力的文化、藝術和娛樂中心。 
  
    「藝術區建成後,各項先進設施可以為市民提供各式各樣的文娛康樂活動,提升生活素質,本地的藝術界人士亦能享用一個充滿創意的地方,進一步發揮他們的才華。 
  
    「覆蓋這發展區的天篷,線條流麗,壯觀,必定會成為香港的新地標。」 
  
     政府耗用了1,600萬元,舉辦文娛區的概念設計比賽和籌劃有關計劃。預計將再動用4億4,000萬元,提升文娛區附近一帶的交通設施。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