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指出,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每次診症的平均單位成本為256元。
然而,若剔除培訓醫護人員成本,以及藥劑師和藥物的成本,每次診症的單位成本是112元,與私營診所收費相若。
他強調,公營診所與私營診所的成本結構有很大差別,因此,兩者不宜直接比較。
公營診所需較大支援
周一嶽今天在立法會回應議員鄭家富的提問時指出,公營診所的醫生和其他醫護人員受僱於醫管局,享有整套薪酬和福利的聘用條件;而公營診所網絡,也需要規模較大的行政架構和綜合電腦系統支援。
不過,私營診所則截然不同。私營診所醫生大都是以自僱形式單獨執業,並兼任行政工作,而私營診所如有應用電腦,則仍只限於使用獨立運作、毋須聯網的電腦。
周一嶽表示,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服務的成本結構中,部分元素通常不存在於私營醫療機構,包括由具專業資格的護士和藥劑師提供醫療服務、化驗測試,以及提供藥物。
公營成本涉醫護培訓
他指出,公營診所的病人中,長期病患者比例較高,他們須長期獲處方多種藥物;私營診所通常只向病人提供短期(1周或以下)的藥物,而藥費已包括在標準收費內。
周一嶽說,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診所也是培訓本港的專業醫護人員的場所,而私營診所則沒有責任為醫護界培育新人。
因此,公營診所的成本,包括培訓的元素,而私營診所則沒有這項支出。
他強調,公營診所每次診症的平均單位成本,在剔除培訓醫護人員,以及藥劑師和藥物的成本後,為112元,與私營診所的收費相若;但鑑於兩者成本結構有很大差別,因此兩者不宜直接比較。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