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澄清,「沙士」並非由醫護人員帶入社區,而是主要由三個源頭引發,分別是威爾斯醫院、淘大花園和患者糞便。
此外,他理解世界衛生組織會彈性處理撤銷香港旅遊限制的問題。
「沙士」非由醫護人員帶入社區
他在�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指出,威爾斯醫院最初由一名病人把病毒傳給醫護人員和訪客,然後醫護人員的家屬亦受到感染,但這類個案比率很小。
至於淘大花園,則是由環境污染、污水系統,包括「U」型聚水器等因素,導致社區爆發。楊永強補充,他們亦懷疑柴灣高威閣和東頭�興東樓的個案,也是與「U」型聚水器有關。
另外,楊永強說,他們發現患者糞便藏有最多「沙士」病毒。
故此,衛生署公布患者居住大廈的其中一個用意,是希望有關管理公司針對環境衛生問題,採取適當措施。
真正「沙士」個案可能較公布少
楊永強續說,除了上述個案,他們目前還未能找出其餘約兩成個案的病毒源頭,但會陸續分析這些個案患者的抗體,找尋源頭。
他說,這些個案可能並非「沙士」個案,而真正「沙士」個案數目相信會較公布為少。
彈性處理撤限問題
談及世界衛生組織就撤銷香港旅遊限制的三個準則時,楊永強說它們是一般和客觀的準則。就香港來說,每日的新增個案數目是世衛最關鍵的考慮因素,其次是香港的疫情是否受到控制。
他理解世衛會視乎香港的情況,彈性處理撤銷旅遊限制的問題。
此外,委員會成員亦得悉在過去六個星期,「沙士」個案的平均數目已由3月25日- 31日的49宗,下降至4月29日- 5月5日的11宗。
自4月中,康復出院病人的數目也穩步上升,累積總數由4月1日的84人,增至昨日的958人;留院接受治療的病人(包括正在康復的病人) 數目亦不斷下降,由4月17日高峰期的960人,下降至昨日的495人。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