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植物公園雖然只有5.4公頃,但擁有超過1,000種動植物,種類之多,是本地公園之冠。
而為了提高公園的吸引力,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採納專家意見,推行連串改善措施,包括引入更多本地動植物品種,供保育及教育用途。
|
天然教室:香港動植物公園擁有超過1,000種動植物,除了是個天然教室,還同時揉合了旅遊、康樂、教育和保育等功能。 |
|
總康樂事務經理(靜態市容) 張耀江說:「在植物方面,會種植車輪梅、野牡丹、以及紫紋兜蘭和白花蝦脊蘭等野生蘭花。」
賞花時節四季佳宜
紫紋兜蘭是香港唯一的兜蘭屬原生物種,極具觀賞價值。而白花蝦脊蘭花期頗長,約為兩個月。
為了改善效果,公園將設立主題園地,以及挑選在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建立「四季花園」。
例如種植花期較長的洋紫荊行道,為遊人增添攝影景點,務求令花園時時刻刻都具有吸引力。
金錢龜加入大家庭
一些「本地薑」如水獺、羅文氏樹蛙、香港蠑螈和金錢龜等,也會進駐動植物公園。
張耀江說,羅文氏樹蛙是香港獨有;金錢龜本來在泰國、越南至南中國一帶都有出產,但因其藥用價值已大量被捕捉,香港的河流現在被公認是唯一尚有野生金錢龜的地點,已列《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IES)一級瀕危物種。
保存本地野生動物
由於在第2次世界大戰時,香港並沒有遭遇森林盡毀的厄運,許多本地野生哺乳類動物仍然生存,如穿山甲、山豬和黃�等。
不過,很多都是在夜間和╱或偏僻地方活動。
張耀江說:「康文署將興建較具規模的教育中心,除了擺放更多動植物標本和舉辦活動,也會利用視聽設施介紹本地動物,提高市民對本土生態的認識,藉以教育下一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同時,也會利用教育中心推廣生態旅遊,一站式的介紹有關政府部門和其他機構關於動植物保育的資料、參觀途徑和服務。」教育中心可望於3年內完成。
上述的措施,是康文署就公園的長遠發展,委托香港大學動物學系教授陳�安和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銘洪進行顧問研究的結果。
陳�安說,68%的實地遊客及60%電話受訪者認為,公園應繼續同時保持動植物的展品,讓遊人可以全面地觀賞大自然。
百年老樹挺拔俊秀
公園內有800種植物,以溫室裡的蘭花和囊狀葉植物最受歡迎,但也有不少寶藏尚待遊人發掘。
例如,有些樹木的年齡已超過100歲,如噴水池庭園附近的白玉蘭,樹身挺拔俊秀,是園內最老的樹。
遊客從古色古香的入口進入竹園,可以細心欣賞21種不同的竹,恍如置身迷你竹林。
公園內的217種動物,包括183種鳥類,19種哺乳類及15種爬蟲類。
在眾多動物中,遊客認為,美洲虎和婆羅洲猩猩,和象徵長壽的丹頂鶴最為優秀。
建於1841年的香港動植物公園,原為港督府的附屬建築,俗稱「兵頭花園」,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和設施最完備的公園,很多海外旅遊書籍也有介紹。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