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即日新聞稿
* 新聞稿資料庫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網上廣播
*
*宣傳短片
*
*政府資訊中心
*
*公共服務電子化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RSS
*
*
  2005年11月3日
政改
*

曾蔭權:政改方案是普選重要台階

*

     行政長官曾蔭權指出,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第5號報告提出的方案,已經得到大多數港人的支持;而方案是爭取普選的重要台階,是不能放棄的。

 

     他表示,會向立法會議員個別解釋方案的好處。至於世貿香港部長級會議,曾蔭權重申,正如火如荼地籌備,也會如期舉行。

 

     在倫敦訪問的曾蔭權,11月2日在下議院與英國首相貝理雅會面,簡介香港的最新情況,包括政制發展的最新建議,以及香港與發展蓬勃的內地經濟加強合作所帶來新的商機。

 


貝理雅與曾蔭權   范克林與曾蔭權會面   曾蔭權出席貿發局晚宴
*   *   *

馬不停蹄: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倫敦首天的訪問行程,包括與英國首相貝理雅(左圖)和英國憲制事務大臣兼法務大臣范克林(中圖)會面,以及在香港貿易發展局周年晚宴(右圖)發表演說。


民主步伐不斷進展

     曾蔭權在會後表示,貝理雅對回歸後的香港,雖然面對種種挑戰,但得到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的良好管治,印象深刻;並認為香港的民主步伐不斷進展。

 

     曾蔭權說﹕「香港的發展是對全世界我們的重要貿易夥伴都是重要的,他們很想知道香港現時的經濟、社會、政治的進展。作為香港重要的投資對象,作為香港是與中國經商的最重要的平台,我們討論的問題當然包括經濟、社會發展,也有政治。

 

     「他覺得我們的民主過程自從1997年以來都是有很好進展的。我解釋給他聽,最後也有很好的進展,我們這個方案也向普選邁進一步。

 

     「我也向他提及香港有潛力作為英商進入內地龐大市場的最佳平台,以及香港可提供在與內地建立商貿關係方面不能取代的設施。」

 

世貿會議如期舉行

 

     兩人並談及下月在港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以及11月7日在倫敦舉行,有美國、歐盟、印度及巴西代表參與關於農業的重要會議。

 

     曾蔭權形容,是次倫敦會議是部長級會議的測試,並引述貝理雅稱他將會見談判代表,向他們表達其對部長級會議的重視,並希望會議成功。

 

     曾蔭權重申,會議將如期舉行;其信心是基於「所有參與者及香港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我們正進行如火如荼的籌備。」

 

     他指出,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穿梭於世界各地,全力以赴作出準備,「是得到香港全體行政會議成員和我本人的支持,我們將致力令會議成功。」

 

提供強大金融基建

 

     曾蔭權傍晚在香港貿易發展局周年晚宴上致辭時,向與會者闡釋香港如何透過與內地的緊密合作,推動國家飛快的經濟建設,讓香港分享成果,從中並為英國投資者拓展商機。

 

     曾蔭權說﹕「中國內地要持續發展,需要強大的國際金融基建予以配合,香港提供了這套基建。」

 

     他指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計劃的目標是把這個現時人口46,000萬 --- 與歐盟相若 --- 的地區,打造成大型區域經濟體。

 

     曾蔭權說:「泛珠三角的發展,在金融及技術支援方面,將圍繞香港進行。『走出去』的中國內地公司以我們為主要服務樞紐,內地以我們為首屈一指的集資中心。

 

泛珠合作擴闊市場

 

     「內地企業在港上市集資逾670億英鎊,而且日益善於利用香港和香港的國際經驗,進軍環球市場。

 

     「泛珠區域合作將為香港擴闊市場空間,增加項目融資、資金籌集、投資顧問方面的商機。藉�提供集資及投資平台,香港能為泛珠三角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談及《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曾蔭權表示,內地經濟騰飛,財富快速積累,意味�資金不愁有缺,缺的是現代知識和管理技巧。

 

     曾蔭權說﹕「在這方面,香港擔當又一重要角色,可作為提供者或橋樑,讓內地覓得這些技術和專業知識。

 

在港外資增逾五成

 

     「香港可協助內地提升服務水平,最終讓內地改變『關係為本』的文化,進化成『法規為本』的市場經濟。具體來說,香港可協助內地強化金融體制,並使內地金融中介業務更多元化。」

 

     他指出,香港對保障知識產權,最認真不過;而香港更以法制健全、市場規管完善、恪守國際商業準則聞名於世。

 

     「外國投資者可以放心透過香港經營及管理中國內地的投資。事實上,自1997年至今,來港開設地區業務的海外公司增加逾5成,達3,800家左右。

 

     「這證明在亞洲物色基地當以香港為首選,並且確認香港是最佳營商平台,不僅通達中國內地,也通達整個亞太區。」




返回頁頂
* 政制發展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新聞:
更多..
*
* 世貿第6次部長級會議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