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政府外判調查報告》指出,政府外判開支每年440億元,與2004年的水平相若;非工程外判服務的每年開支,則由2004年的139億元,降至今年的121億元。 
  
     效率促進組助理專員柏嘉禮表示,將細心研究報告,確定需要在哪些方面為公務員提供培訓,以及更新有關外判的指引和手冊等。 
  
     效率促進組今天發表的《2006年政府外判調查報告》指出,非工程外判服務的每年開支,由2004年的139億元,降至今年的121億元。 
  
     非工程外判服務開支下跌的部分原因,相信是由於投標者之間競爭激烈,使合約價格較低所致。 
  
三部門省近十六億 
  
     3個部門在這方面的開支,共減少達15億9,000萬元: 
  
•房屋署把96份共值5億9,000萬元的物業管理合約移交予領匯; 
  
•環境保護署暫停1個廢物轉運站的運作,並完成兩個環保項目;涉及的每年開支共5億8,000萬元; 
  
•建築署在定期維修合約方面,節省4億2,000萬元。 
  
     調查發現,非工程外判服務的合約期限和金額,分別有延長和增加的趨勢。 
  
外判合約達四千份 
  
     非工程外判服務合約的平均期限,由2004年的3.1年,升至今年的3.2年;開支也增加2%,由2004年的每年390萬元,至今年的400萬元。 
  
     政府外判調查每兩年進行1次,這次是自2000年以來的第4次調查。 
  
     這次調查反映了政府截至今年7月31日的外判服務情況,涉及的政府外判合約共有3,984份;76.5%屬非工程外判服務,23.5%為工程外判服務。 
  
     所有合約涉及1,545個承辦商,合約總值2,080億元。 
  
每年外判開支440億 
  
     以合約總值計算,65%涉及工程外判服務,35%屬非工程外判服務。基本工程和建築佔61%,環境�生佔19%,樓宇和物業管理佔7%。 
  
     以合約數目計算,樓宇和物業管理佔23%,基本工程和建築佔兩成,資訊科技佔1成。 
  
     政府外判開支每年440億元,工程外判服務佔73%,非工程外判服務佔27%。 
  
     以部門計算,建築署的每年外判開支,佔政府外判開支的38%;其次為路政署和房屋署,分別佔16%和15%。土木工程拓展署和渠務署,則分別佔8%和5%。 
  
     這5個政府部門的每年外判開支,佔政府外判開支的82%。 
       調查顯示,政府部門普遍對外判結果感到滿意,但認為有些方面的技巧有待改進。市民可登入這裡,查閱調查報告的詳情。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