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曾俊華網誌:更美風景

2016年12月04日

none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上星期三傍晚,我結束北京之行回港。當飛機緩緩下降,眼際縈繞的雲霧散開,維港兩岸的璀璨頓現眼前,公路和大橋在山巒之間綿延,機上不少乘客趕忙拿起手機,拍下眼前不可多得的景緻。

 

由從前的啟德到現在的赤鱲角,每次當我在半空之中回望這座城市,總是不期然想到,幾代香港人花上無比的心血、毅力和創意,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將這南海一隅的小漁村,築成我們今天引以為傲的國際都會。然後我也總會問自己,身為主責推動經濟發展的官員,應該為香港選擇怎樣的前路,應該為香港帶來怎樣的發展,才能讓這一代人安居樂業,也能給下一代留下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我在過去幾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都提到,制約香港發展的兩大因素,就是土地和人力。和許多其他經濟體相比,我們沒有大量的土地,人力資源也隨着人口急速老化而減少。我們必須以靈活的思維和遠大的眼光,為香港尋找適合的定位,維持香港的競爭力。我們的傳統產業,包括貿易和物流、金融、工商和專業服務,以及旅遊業,均擁有深厚根基和國際優勢。在推動創新科技和文化創意、時裝和設計等新產業的同時,我們更應致力為傳統產業增值。高增值、知識型的經濟肯定是香港發展應走之路。自1996年以來,香港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空運中心。香港國際機場目前處理的貨物以重量計佔香港總貨運量少於2%,但以貨值計卻佔進出口貿易接近四成。除了空運,為區內基建項目進行投融資、輸出會計、法律和建築等高端服務、吸引高消費的會展和商務旅客訪港,以至加強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以配合電子商貿的蓬勃發展等,均是香港產業朝高增值發展的可行之路。

 

要推動知識型經濟發展,必須由教育做起。教育一直是政府經常開支最大的範疇,過去十年,中小學生的人數少了兩、三成,但是教育的經常開支卻大幅增加了七成。要在這個數碼世紀維持競爭力,我認為我們的學校要自小培養同學們對科技的興趣和對程式的基本知識。我非常認同早前由賽馬會、政府、城市大學、教育大學和我母校麻省理工合作推出的「運算思維教育」,也親身參加了活動的啟動禮。這項計劃旨在為本地30多間小學的學生提供有系統的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和編程教育(coding),令學生掌握編寫程式的概念,透過使用科技進行創作和解決問題。近年美國、英國、以色列、日本和南韓等科技大國都先後將編程列為學校課程,令年輕一代更加能夠在科技世代一展所長。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繼續因應本港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針對香港發展需要,為專門行業培訓更多掌握專業技能的人才,包括建造、零售、鐘表、印刷、護理、檢測等。

 

香港是小型的外向經濟體,外圍經濟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我們。我們要時刻留意競爭對手的發展策略,因時制宜。例如英國早前提出減低公司利得稅率,以協助企業應對「脫歐」,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也揚言以減稅來加強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剛剛和香港合作推出「工作假期計劃」的中歐新興經濟體匈牙利,也於日前大幅降低公司稅率至全歐盟最低的9%。這個頗令人吃驚的單位數稅率,將成為吸引外資的重要誘因。這些舉措都會間接影響到香港簡單低稅制的固有優勢。

 

我在這次訪京之行拜會了多個中央政府部委。其中一位財金官員和我會面時,語重心長的提到一點︰香港社會一定要保持穩定。社會不穩,經濟發展就難以說起。我非常認同這個講法。香港是一個多元的城市,任何議題總有多種不同意見。但即使看法不同,我想大家都會認同自由、開放、多元、法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成功的根基,也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香港精神。無可否認,近年社會爭議不斷、矛盾越見尖銳,甚至出現水火不容的撕裂情況。但我始終相信,走向極端的人永遠只是少數,在中間的同路人總會是大多數。大部分的港人總是抱着同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將香港建成更宜居、更富活力的社會。

 

即使我們的願景有多麼的理想,我們的計劃有多麼的周詳,假如我們不能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最終恐怕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今天我們擁有的優勢,也可能會逐漸失去。當然,我們沒有靈丹妙藥瞬間解決眼前複雜的社會問題。但如果我們有一個平和的氛圍、一個和諧的環境,大家能夠在互信坦誠的基礎上求同存異,我想即使我們每次只能邁出一小步,我們最終都可以越走越遠,越爬越高。等着我們的,會是前面更美的風景。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2月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電子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