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悉心栽培青少年

2016年03月05日

none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

羅淑君總幹事(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趙惠芹副總幹事(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陳美潔部長(香港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部長)、張亮執行總監(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謝家駒博士(仁人學社創辦人及首席導師)、趙明先生(香港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司徒廣釗先生(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副主席)、馮應謙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張國柱先生(立法會議員)、倪錫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及教授)、張宙橋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陳智達博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黃昌榮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工:

 

我非常高興出席「賽馬會網上青年外展服務」的起動禮,與各位一同見證網上青年工作的新里程。

 

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社會的基石,必須予以悉心栽培。這亦是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之一。現時香港社會正面對急速老齡化及勞動力萎縮的雙重挑戰,我常說,每一位青年人也是一股重要的發展動力,因此「一個都不能少」,我們必須加以培育,給予發展空間,讓他們長大後能夠一展所長,貢獻社會。

 

在培育青年的路上,我們亦要協助青年面對和處理成長過程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危機。其中,上網、使用社交媒體及參與虛擬世界的各種活動,已成為時下青年生活的一部分。虛擬世界既充滿可能性亦有不少陷阱,一些青少年因經常上網而面對例如沉迷上網、網上欺凌、援交、裸聊等問題,這或會影響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及工作,亦會為健康、精神帶來潛在的風險。因此,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去推行一個創新的服務模式,以回應青少年,特別是邊緣及隱蔽青少年不斷變化的需要,實屬必要。

 

就此,社會福利署透過獎券基金撥款,委託三間非政府機構(即香港明愛、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青年協會)由2011年起推行三個為期四年的「網上青年外展試驗計劃」。透過青年人常用的溝通方法,如社交網站、手機或電腦即時通訊軟件、網上討論、網上遊戲等渠道接觸邊緣及隱蔽青年,與他們建立互信及提供初步介入。如有需要,社工會以外展手法邀請服務對象作深入的面談輔導,以評估服務需要及給予支援;亦會適時轉介他們予其他服務單位跟進。

 

三個試驗計劃已於2015年7月完成,但要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新社會工作模式,尤其是如何將網上外展服務與現有的青年服務結合,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及探討。

 

我衷心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予三間非政府機構,於2015年11月開始推行一個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網上青年外展服務」。試驗計劃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服務手法,並透過與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的協作,幫助邊緣、待學、待業的青少年與社會保持聯繫,增強他們的抗逆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目標是藉着總結網上青年外展工作的經驗,繼續發展及測試網上外展服務與現有青年服務結合的模式,同時進行一項評估研究以檢視成效,務求為業界提供參考。

 

事實上,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一直致力與政府、非政府機構及社區團體攜手,支援有需要的人士,並不時主動開展項目回應社會所需。我知道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其中一個策略性重點就是於未來三至五年為青年工作開拓新方向。

 

我也十分感謝三間非政府機構一直以來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培育,為他們提供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成為青年人於成長路上的引路明燈。

 

我更感謝各位前線同工的辛勞付出。由於計劃的服務對象經常在凌晨或通宵上網,你們須工作至深夜,變成「夜青」;面對千變萬化的網絡世界,你們亦要運用嶄新的方法,應對這項具挑戰性的工作。你們的熱誠和投入,值得表揚。你們的付出對青少年在成長路上的影響,肯定是正面、長久而深遠的。

 

我祝願「賽馬會網上青年外展服務」能順利展開,為青年人在成長路上提供適切的支援,協助他們建立積極、健康和正面的人生。多謝各位!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3月5日出席「賽馬會網上青年外展服務」起動禮的致辭全文)



Youth.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