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陳茂波網誌:未來30年的香港

2015年09月27日

none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未來30年,香港該如何規劃發展?」可能不少香港人心裡或多或少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但要切實回答這個複雜的問題,毫不容易:一來巿民有多元的訴求,二來社會的客觀條件,區域以至國際形勢亦不斷變化。政府對上一次檢討全港發展策略,已經是在2007年公布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距今已有八年時間。今年初施政報告提出進行名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的研究工作,目標是檢討各方面最新的情況,適時更新全港發展策略。

 

統計處剛於周五公布的最新香港人口推算,本港人口和住戶增長速度雖然有所放緩,但未來二、三十年整體趨勢仍然持續增加。本港人口預計將由2014年的724萬增至2043年的822萬(即約增長近100萬的人口),增幅約14%。同時,由於本港平均每戶人數持續下降,住戶數目增長會高於人口增長,預計會由2014年243萬戶增至2044年293萬戶,增幅約兩成,而增加的50萬戶相當於3.5個沙田新市鎮的住戶數目。

 

不過,即使人口和住戶增長有所放緩,並不代表我們的土地規劃工作可以「放軟手腳」甚或停頓下來。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在制定全港發展策略時,除了需要參考未來人口和住戶推算,我們還必須通盤考慮各項社會及經濟發展因素,以至香港整體長遠發展所可能面對的挑戰。

 

就以我們的發展空間為例,現時本港700多萬人的起居生活,都主要集中在全港土地面積約24%的已建設土地上(約267平方公里)。如果大家有朋友來自其他鄰近城巿,只要談論起居住問題時,很容易便感受到現時本港的人均居住面積,遠遠落後於其他城巿和地區,也跟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的反差。到30年後,我們還希望香港的下一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嗎?舉例而言,就算我們只是希望每個香港人的居住空間平均增加一平方米,粗略估計香港便需要額外約一千萬平方米的住宅總樓面面積(假設實用面積七至八成左右),這相當於十個太古城。我們的社會有決心、勇氣為下一代許下這樣的願景嗎?

 

此外,統計處的人口推算清楚顯示香港未來30年,會因為人口結構急劇轉變而在社會經濟各方面都面對極大挑戰。其中隨着人口逐漸老齡化,長者對於醫院、安老院舍,以至各類支援「居家安老」的樓宇及社區配套設施的需要,只會有增無減,這些設施同樣需要土地空間。在經濟發展方面,隨著未來勞動力的減少,我們亦需要增加土地供應配合推動創新及知識型經濟發展,以提高生產力,維持香港的經濟競爭優勢。

 

再者,土地規劃及開發動輒需要十多年時間,因此我們必須把眼光放遠,及早作出預算。較務實的做法,是我們不斷根據人口、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制定穩健、連貫和具彈性的長遠發展策略,讓我們可適時調節各項土地發展項目的時間表和進度。然而無論如何,土地規劃及開發的工作絕不能再次停頓下來,否則我們只會重蹈覆轍。

 

要為香港未來30年制定發展策略,這項任務的確甚具挑戰,我們不會低估當中的難度。但我相信,只要整體社會都抱着為下一代著想,務實解決問題的態度,我們一定能找到平衡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需要的發展方向。當《香港2030+》的工作有進一步的成果時,我們必定會與大家商議,一同規劃香港的未來。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9月27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我的政府一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