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凝聚共識 以民為本

2015年06月21日

none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

過去一個星期,全港市民的心情可能如坐過山車,而這幾天大家說得最多的,是我們應該務實地往前看,重新凝聚整個社會,聚焦推展有利民生和經濟發展的工作,讓香港這個城市能夠發放正能量。

 

近年在立法會出現的「拉布」文化,使不少恆常的工作都受到影響。例如每年通常在2月1日調整的公共福利金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標準項目金額調整,今年亦押後了很多。

 

立法會於5月28日通過《2015年撥款條例草案》,當中包括按既定機制因應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的變動,把綜援計劃的標準項目金額及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及廣東計劃金額調高4.7%的建議,上述調整會追溯至本年2月1日起生效。我很高興告訴大家,社會福利署將於6月底前發放上調後的金額,合資格者更會獲補發由2月至6月份的援助金/津貼差額。

 

以一位由2月1日至今一直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為例,由於該津貼已由$2,285増加$105至$2,390,這位長者今個月會一次獲補發$525。至於高齡津貼和廣東計劃下的津貼則由$1,180增至$1,235,領取「生果金」的相關長者今個月亦會獲補發$275。

 

此外,普通傷殘津貼和高額傷殘津貼,若計及交通補助金,亦已分別增至$1,835及$3,415,本月獲補發金額分別為$400及$750。

 

截至本年3月底,公共福利金及綜援這兩項計劃共惠及約120萬人,單是今次調整涉及額外開支約16億元,而政府今年投放在這些社會保障現金津貼的總開支則達到400億元,佔政府整體經常開支約12%。如果簡單來說,政府平均每日發放約1億1千萬元的現金保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現金援助的受惠人中,有約13萬名人士領取傷殘津貼;另有接近七成(約81萬人)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包括約42萬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約22萬人領取高齡津貼;約2萬人為廣東計劃受惠人;還有約15萬名是年滿65歲的綜援受助人(佔整體綜援受助人數約四成)。由此可見,這些巨額開支,都是投放在有需要的市民身上。

 

行政長官剛於兩日前宣布,將於下星期五(6月26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時,提出審議11個與經濟民生息息相關的項目,當中一項是今年《財政預算案》內提出的一次性紓緩措施,包括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包括在廣東計劃下發放的津貼)、長者生活津貼,以及傷殘津貼人士發放額外的款項,金額相當於兩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

 

如撥款在本月內順利通過,7月底便可以向120萬受惠人發放共55億元的額外津貼。

 

11個項目中還包括在上水興建一間合約安老院舍,以及在屯門及觀塘興建兩所綜合康復大樓,其中位於小欖的一所將會是全港最大型的同類設施,可為嚴重弱智人士、中度弱智人士及嚴重肢體傷殘人士提供1,150個宿位,以應付殷切的需求。

 

往後的日子,我企盼議員能與政府同心同德,凝聚共識,為香港市民的福祉及香港的前途一同努力。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6月21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預防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