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敦煌說不完 敦煌留啟示

2015年02月08日
敦煌故事

敦煌故事: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早前參觀「敦煌:說不完的故事」展覽。

none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

一部百科全書,對所有人都有用、有益,誰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得到好處。有人把敦煌石窟譽為百科全書 --- 中世紀的百科全書,又是牆上的圖書館。那麼參觀敦煌石窟,也應當有這樣的效益;哪怕到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正在舉行的「敦煌:說不完的故事」展覽,也必有收穫。

 

敦煌這個名字的來歷,至今沒有確說,學者仍然根據那裡數千年來不同語言民族的你進我退,而有不同見解。敦煌一詞早在漢武帝時已見諸文字,漢武帝後來先後設置了河西四郡。《漢書》中說:「敦,大也,煌,盛也。」可見敦煌那時已是繁盛之地。這比前秦、北魏時期在莫高窟開建佛洞,還早三四百年。莫高窟洞裡、牆上的故事說不完,敦煌的故事就更說不完了。

 

即使故事限於莫高窟石窟,它的時間跨度也逾千年,而空間跨度涉及中華、印度、兩河、希臘文明;千佛洞的壁畫、雕刻、書法、遺經所涉及的不僅是宗教、藝術,還有極其豐富和珍貴的歷史、民俗資料。可以說,不管你的旨趣在哪一方面,都可以在這個「說不完的故事」展覽中得到觸動和啟發。

 

一些家長帶小朋友去參觀,竟然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小朋友在三個按一比一比例複製、連照明環境亦如實境的洞窟中,拿着博物館提供的手電筒親臨其境地觀看洞內景物,既有「探險」之樂,又更充分體會到敦煌藝術的感染力,興味盎然。

 

香港與敦煌南北殊域,可是存有微妙因緣。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曾就此說:「古代的敦煌,就是現在的上海、廣州、香港。」原因是,敦煌是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東西文化的薈萃,融匯了不同的文化、藝術、歷史、宗教,是世界少有的寶庫。如今的香港與上海、廣州等沿海面向世界開放的城市也一樣。

 

可能因為這種因緣,香港人對敦煌有特殊的興趣,除了很早就有人前往旅遊之外,還在文化、學術、藝術、出版等各方面與敦煌結緣。相關的展覽,過去舉辦過多次,但都沒有這一次的全面和盛大。

 

這個展覽由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聯合舉辦,經過三年的磋商籌劃,展品除了三個極具代表性的複製洞窟,還有17組彩塑臨本、49幅壁畫臨摹本、35項敦煌文物、多組模型等輔助展品,以及大量高像素壁畫圖像等,盡顯敦煌石窟的精粹。這也是香港文化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展場面積最大的展覽,展期由去年11月28日開始,將至今年3月16日。

 

香港人不但對敦煌感興趣,而且對敦煌有貢獻。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在敦煌這部百科全書作出研究的成果,他憑着個人的淵博學識,從不同切入點,一再得出別開生面的重大研究成果,是公認的敦煌學的大師。

 

敦煌的成就與興衰是恆久的議題。從香港的角度,不少人從敦煌得到各種收穫,以至啟示。有文化人看敦煌、思香港,曾經以兩句詩總結思緒:「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看完「敦煌:說不完的故事」展覽,對這兩句詩或許會有新的體會。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2月8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



文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