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陳茂波網誌:歷久彌新

2014年07月20日

none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暑假開始了!大家或許有外遊計劃,一家人一起出外輕鬆一下,但留在香港也可以有很多節目與孩子一起度過,其中一些更具教育意義,例如參觀本港14個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奬的歷史建築,讓他們認識香港的文化遺產。這14幢建築包括廟宇、教堂、家塾、學校、酒店甚至義莊,都是香港的法定古蹟或已/擬被評級的歷史建築。

 

UNESCO上述奬項旨在表揚和鼓勵亞太區內由私人和公私營機構合作進行的文物古蹟保護計劃。該獎項自2000年設立以來,吸引了24個地區合共提交了556份申請書,保護項目涵蓋範圍廣泛,例如私人住宅、宮殿建築等。而168個獲奬項目當中,香港共取得其中14個,令人鼓舞。

 

為了加深大家對這些傑出得奬項目的認識,我們在6月中推出「歷久彌新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奬:14個香港得奬項目」巡迴相片展覽至7月中,已吸引了近8,000人參觀,展覽會巡迴在市區及新界不同地方舉行,直至今年12月底。

 

大家有興趣可透過連結,了解巡迴展覽的詳情,並下載相關小冊子,了解這些歷史建築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及得奬原因。除此以外,大家更可在特定開放時間內參觀這14幢歷史建築,或參加部分歷史建築所設的免費導賞團。

 

這14幢歷史建築是:
洪聖古廟
猶太教莉亞堂
敬羅家塾
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聖若瑟堂
東華義莊
聖安德烈堂
應龍廖公家塾
小香港
香港文物探知館
香港演藝學院伯大尼校園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薩凡納藝術設計(香港)學院
大澳文物酒店

 

在此,讓我簡介部分得奬項目,讓大家略窺箇中的特色。

 

(一)薩凡納藝術設計(香港)學院(即前北九龍裁判法院),於2011年獲奬。這幢二級歷史建築於1960年建成,屬該年代典型公共建築,它於2005年完成歷史使命後,於2010年被活化成提供藝術和設計課程的學府。評審的得奬評語指:「在保留建築物原有結構及空間特色的前提下,以富創意的設計讓當代的教學設施融入建築物。此計劃不單印證活化再利用此類公共建築物的可能性,也成為公私營機構合作的成功典範,充分體現香港特區保留及善用珍貴文物建築的政策。」

 

(二)大澳文物酒店(即舊大澳警署),於2013年獲奬。這幢二級歷史建築落成於1902年,是典型殖民地風格的警署建築。它於2002年正式關閉,於2012年被活化成設有九間套房的精品酒店,並附設文物探知中心供市民免費參觀。評審的得奬評語指:「鼓勵本地居民及前警署水警積極參與,為修復工作及回復歷史建築特性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香港於2000年首次得奬的兩幢歷史建築,分別是位於西貢的洪聖古廟和半山的猶太教莉亞堂。前者為法定古蹟,於1889年以前已建成,是一座典型的鄉村廟宇。評審的得奬評語指:「修復工作是一項社區保育計劃,不僅所有村民,連遠在他鄉的族裔宗親也全程參與。」後者屬一級歷史建築,建於1901年,是猶太籍商界鉅子沙宣兄弟為紀念母親而建,主要服務香港猶太社群。評審的得奬評語指:「猶太教莉亞堂的用途和結構均得以保存,它的設計既具象徵意義,又不乏歷史內涵。」

 

(四)位於尖沙咀的聖安德烈堂和香港文物探知館,分別於2006年和2007年獲奬。前者為擬議一級歷史建築,於1906年落成啟用,屬哥德復興式建築風格,是英國聖公會專為九龍非華語信徒而設的宗教會堂。評審的得奬評語指:「透過舊磚的循環再用和選擇性替換,精心修復教堂外牆,使它成為其他磚石建築的模範。」後者屬一級歷史建築的前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約建於1910年。評審的得奬評語指:「在前威菲路軍營加入現代元素,成功地將這個古老軍事建築群改建為文物探知館。」

 

(五)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坐落於中環堅道,這幢建於1888年的一級歷史建築,為香港首任主教高主教創建,戰時曾受炮火洗禮,戰後展開緊急維修。它於2003年獲奬,評審的得奬評語指:「透過進行必要的維修工作及提升座堂的設施,不單鞏固座堂原來的結構,亦讓香港天主教教區的精神生活再展姿彩。」

 

(六)位於薄扶林的香港演藝學院伯大尼校園,於2008年得奬,屬法定古蹟、建於1875年,是法國外方傳道會的伯大尼修院,它既支援傳教士往中國傳教,也是他們的療養院。現在除了租予香港演藝學院之外,也是不少新人進行結婚儀式的首選。評審的得奬評語指:「把香港一個重要宗教地標保存下來。」

 

(七)位於壽臣山的小香港,於2007年得奬,屬三級歷史建築。原是中央彈藥庫,1930年代末期由英國皇家工程師興建,現已修復改作酒窖及會所用途。評審的得奬評語指:「保存了一段寶貴但卻常遭人遺忘的香港歷史。」

 

(八)去年我在「隨筆」中已有介紹的法定古蹟——大埔大埔頭村的敬羅家塾,於2001年獲奬,屬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設計實用。評審的得奬評語指:「除回復原來清朝時的建築面貌外,亦保留了部分於20世紀30年代所加建的建築元素,這是一項大膽的嘗試。」

 

這14個得奬項目證明香港不論是私人或公私營機構合作的保育和修復項目,均已達至國際水平。我希望這些得奬項目有助鼓勵更多私人業主保育其擁有的歷史建築,而它們寶貴的歷史和修復經驗亦具有很高的教育和參考價值。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7月20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