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圖片

協助轉型: 黃德森表示,計劃不是為運動員「度身訂做」前路,而是幫助他們裝備自己,提升議價能力,令他們成功轉型。

黃德森:讓運動員成為信心品牌

2011年02月13日
     運動員退役後需要面對轉型的挑戰,香港特區政府撥款1,100萬元支持港協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開展的「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便肩負着協助即將退役及已退役運動員重返校園或投身社會的責任。
 
     擔任計劃經理的黃德森表示,他看到運動員轉型成功便感到安慰,更希望運動員成為有信心保證的品牌。
 
     滑浪風帆好手黃德森為港征戰多年,獲獎無數,包括94及98年亞運會銀牌、93及96年亞洲錦標賽冠軍。他2000年轉任教練,並且連續於2001及2002年獲頒全年最佳教練獎。


切身經驗提供支援
 
     黃德森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說,習慣了站在頒獎台上的運動員,俗語說「企慣櫈仔」,一旦要腳踏實地回復普通人的身分,心理和生理都需要時間調節。他自己正正走過這條路,當年還沒有那麼多的支援,但當時的經驗,卻讓他今天成為其他運動員的「生命導師」。
 
     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2008年成立,為現役和已退役不超過4年的運動員提供支援,其中一個目的是減少運動員的顧慮,讓他們集中精神提升體育競賽水平,以及在情況許可下盡量投身全職訓練和參與體育競賽。而另一目的是在知識及技能方面裝備精英運動員,協助他們融入主流社會。
 
     不論是接受香港體育學院或體育總會培訓的運動員,若代表香港參與國際運動會,如奧運會和亞運會、亞洲和世界錦標賽,退役時均可申請參加計劃,重返校園或尋找工作。
 
重新整裝提升實力
 
     計劃提供多種課程和服務,包括綜合英語課程、就業輔導及運動員事務講座和工作坊、專上教育或職業訓練獎學金計劃、大專教育補習課程、職業諮詢服務、就業計劃、體育大使計劃與師徒計劃。
 
     黃德森表示,計劃不是為運動員「度身訂做」前路,而是因應個別運動員的項目、學歷、年紀、背景、求生技能和個人目標,幫助他們裝備自己,提升議價能力,令他們成功轉型。
 
    「運動員來到我這裡,會先面對面交談,了解他們的理想、學歷、興趣、求生技能,再看他們是否需要進修。拿到文憑後若真的想朝着同一方向找工作,我們便與相應而又有合適崗位的企業聯絡。入職後若發覺不合適,便再看是否需要進修其他科目。」
 
退役轉型沒有捷徑
 
     2002年釜山亞運賽艇銅牌得主翁嘉茵,2006年退役後首份工作不太如意,在黃德森穿針引線下,在本港一間數一數二的寵物店工作,讓她有機會發展自小喜愛寵物的興趣。她還希望進修,考取寵物美容師牌照和擁有自己的寵物美容店,逐步邁向新的理想。
 
     黃德森說:「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認同第一份工未必是最後一份工……這正是計劃支援退役運動員4年的原因,因為需要時間適應和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
 
     他指出,運動員退役後轉型是沒有捷徑的,視乎個人在課程中能吸收多少,也視乎心理和生理轉換過來有多快而定。
 
    「運動員殘酷的現實,是在特定的年紀、特定的時間才可拿到特定的獎牌,拿到獎還有一段路要走。國際奧委會的講師曾說,奧運會的運動員平均退役年齡是卅多歲,在社會平均退休年齡是60多歲,可見運動員退役後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其實,運動員由首階段人生跳至下一段人生不可怕,最可怕是以為自己只有首階段人生。」
 
     為計劃掌航差不多3年,黃德森協助了超過160名運動員進修或轉型。他表示,很多企業都欣賞在競賽場上努力不懈的運動員。
 
運動訓練優秀特質
 
    「運動員有很多特質可轉換成工作技能,例如刻苦耐勞、依循時間表工作,擅長趕『死線』;他們亦習慣面對傳媒、當代言人的角色,所以很適合擔任社會企業責任、公司代言人的崗位。」
 
     為運動員「作媒」,尋找合適的工作絕不容易,因每個運動員年紀、學歷、背景、求生技能不同,也沒有工作經驗,所以要發掘每人以往當運動員時的經驗,再看能否轉化為工作經驗,才能成功配對。
 
    「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他們尋找發展方向、找工作,但將來如何發展,便得靠他們自己努力。我深信,若運動員訓練十多年能做出好成績、拿到獎牌,他們一樣可以在職場上創造佳績。」
 
     他說,有機構特意騰出崗位讓運動員擔任,而且申明不單是提供一份工作,而是一個事業發展機會。
 
     黃德森感謝這些機構對運動員的賞識,而看到運動員轉型成功並有良好發展,便更感安慰。他希望計劃不斷壯大,有更多成功例子,令運動員成為有信心保證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