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毽技精湛 突破難關

2017年08月06日

能屈能伸

能屈能伸:  足毽運動員殺球時需將腳高舉過網,甚至抬高至兩米以上的擊球點,柔韌度和彈跳力一流。

合作無間

合作無間:  麥幗馨(右)是香港足毽隊二傳手,與隊友合作無間,擅長把握時機,將毽送到網前讓主攻手擊落對方場區得分。

鬥智鬥力

鬥智鬥力:  香港足毽隊主攻手張駿明喜歡參與團體賽,認為賽事考驗團隊策略,鬥智鬥力,刺激有趣。

推而廣之

推而廣之:  香港足毽隊教練吳耀強(右二)希望更多亞洲國家或地區參與足毽運動,令足毽更普及,甚至成為亞運項目。

香港上月底首次主辦世界足毽錦標賽,港隊全力以赴,奪得四面銅牌,創下歷來最佳成績。運動員張駿明說,隊員會繼續鑽研技術和策略,尋求突破,期望10月下旬遠赴德國參加公開賽時取得佳績。教練吳耀強期望足毽運動普及,甚至成為亞運項目。

 

主場之利 創下佳績

 

第九屆世界足毽錦標賽假荔枝角公園體育館舉行,港隊佔主場之利,張駿明坦言感覺特別。

 

「一聲『香港﹗加油﹗』有如強心針,有幸在這種氣氛下發揮,我的足毽生涯無憾了。」

 

張駿明2000年加入港隊,負責主攻位置,在這次比賽協助港隊奪得男子團體項目的銅牌。他說,主攻手要以掛毽、踩毽等扣殺動作取分,需具上佳柔韌度和彈跳力。

 

「無論對方的封網有多高、多頑強,我也要找出破綻,把毽擊落對方場區。一腳殺球感覺暢快,我不時回味。」

 

張駿明中學時代開始踢毽,最初只在小息時與同學一起踢,越踢越感興趣,20多年來從無間斷。他參加過學界賽和香港聯賽,其後加入香港足毽隊,最喜歡出戰團體賽。

 

「三人與三人對戰講求策略,傳球和接球需要巧妙配合,鬥智鬥力,我覺得最好玩。」

 

在足毽生涯中,張駿明最難忘的是2010年世錦賽,當時合作無間的戰友突然受傷,無法出賽,令他備受壓力。

 

「經過十年努力,那時我覺得港隊大有機會獲獎,但隊友受傷,其他隊友經驗尚淺,所有壓力都落在我身上,所幸最後成功取得季軍。那一刻很激動,現在回想也不能自已。」

 

熱愛足毽 積極推廣

 

2004年加入港隊的麥幗馨,在今屆世錦賽中協助港隊獲得女子團體賽銅牌。她是第一批香港女子足毽隊運動員,擔任二傳手。

 

「當二傳手極具挑戰性,只有一至兩次機會把毽準確地送到網前,交主攻手擊到對方場區得分。」

 

麥幗馨熱愛足毽,即使曾因右眼受傷而暫停訓練和比賽,也沒有放棄,不斷鑽研技術,精益求精。

 

「2009年時被羽毛球擊中右睛,視力轉差,醫生不建議做劇烈運動,我唯有放棄一些本地和海外賽事,那兩年是我的低潮。」

 

幸好,麥幗馨傷勢並無大礙,可以復出繼續比賽。任職小學體育科主任的她更抱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心態,在校內推廣足毽運動。

 

「我在每級的課程也加入足毽,因足毽輕巧,場地無須寬廣,在學校較容易推廣。當我參加比賽時,校長會表揚,學生也受到感染,視我為榜樣,多參與體育運動。」

 

最終目標 納入亞運

 

香港足毽隊教練吳耀強跟麥幗馨一樣,希望更多人認識和參與足毽運動。

 

「足毽有正式規例,也有聯賽、地區賽,甚至國際賽,是一項趣味與競技並重的運動,值得大家了解和欣賞。」

 

足毽競賽分為單人賽、雙人賽和團體賽,採三局兩勝制,先取21分的一方勝出該局。參與單人賽的運動員觸毽兩次,便要把毽傳過網;在團體和雙人賽中,每名運動員只可連續觸毽兩次,每隊最多觸毽四次,便要把毽送到對方場區。

 

控毽有四個基本動作,類似踢足球,運動員可用腳內側、腳外側、腳背和大腿控毽。

 

「腳內側用作傳毽,將毽交給隊友;腳面可以接毽;大腿能攔截高速掠過的毽。防守時會用腳外側,因外側關節較靈活,可迅速阻截對方的攻勢。」

 

吳耀強希望未來有更多亞洲國家或地區參與足毽運動,令足毽更普及,甚至成為亞運項目。



普及健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