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圖片

悉心照顧: 家榮(左)在許家住了大半年,愛上了這個家。許星光(中)和陳秀娟(右)認為,只要小孩住在這個家,都有責任教好他們。

圖片

多謝你!: 妹妹(左)感謝周作謀(右)和何杏容(中)過去3年無微不至的照顧,承諾要做一個好孩子。

寄養家庭 給孩子第二個家

2011年06月19日
     每個人都想擁有溫暖的家,但有些兒童因為種種家庭問題,得不到家人適當照顧,需要入住寄養家庭。寄養家長不問回報,全心全意照顧這群孩子,只希望他們再次感受到家庭溫暖,健康快樂地成長。
 
     踏進許星光的家,客廳牆上貼滿孩子的照片,這些孩子都是面露笑容,曾在許家居住過。過去13年,許星光一家人照顧過9名因家庭問題,需要在寄養家庭暫住的孩子。
 
     許星光與太太陳秀娟,1997年由朋友口中得知社會福利署的寄養家庭服務,覺得很有意義,便申請成為寄養家庭,一直至今。


愛和情  信念的堅持
 
     許家本身有兩名兒子,被分派到這兒寄養的全都是男孩。他們現正照顧3名男童,包括7歲的家榮。家榮好奇心重,對身邊事物很感興趣,在海關工作的許星光正好把握機會,向他灌輸各種知識,路旁的花卉是認識大自然的教材,而家中的揮春便是學習中文的好工具。
 
     相處了大半年,家榮已成為許家的一份子,他亦很喜歡這個家︰「姨姨叔叔很愛錫我,教我做功課,教我打羽毛球。」
 
     在學打羽毛球的過程中,這對寄養家長發現家榮似乎不太適應與別人相處。「他不懂得跟別人分享,又不服輸,經常在遊戲落敗後大哭。我對他說,如果你每次都要贏,誰願意跟你玩?漸漸地情況便有了改善。」陳秀娟說。
 
     許星光和陳秀娟這些年來,曾照顧過度活躍、讀寫困難或有情緒問題的孩子。為了解他們的心理和學習管教的方法,兩夫婦經常參加社會福利署和其他社會服務機構開辦的課程,回家後便實踐技巧,不但有助改善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亦能更透徹地了解孩子的想法。
 
     許星光指出,需要寄養的孩子,大多來自問題家庭,過往缺乏成年人照顧和教導,要改變他們,不能只靠技巧,還要時間和耐性。
 
     他們記得照顧過一名情緒很易失控的男童,他曾經毀壞家中大門,但許星光夫婦沒有動氣,反而不厭其煩地說道理︰「我們跟他說︰『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我們會原諒你!』」
 
     兩夫婦與他分析事情的後果,又趁假期帶他到處遊玩,吃喜愛的食物,動之以情再說之以理,孩子的態度漸漸轉變,不論在家中或學校,都願意和別人合作﹔不再抗拒學習,反而主動溫習和做功課。母親節、父親節,更會向許星光和陳秀娟送上賀卡。這名孩子現已離開了許家,回到家人身邊,但他們至今仍有保持聯絡。
 
     許星光和陳秀娟認為,只要小孩住在這個家,他們都有責任教好他們。「絕對不能心急,我們只是略盡綿力,多點關心他們,多點疼愛他們,就如一個正常的家庭。」
 
想放棄  但捨不得你
 
     截至4月底,共有961個家庭在社會福利署中央寄養服務課登記成為寄養家庭,並提供服務。理想的寄養家庭,除了要喜愛小朋友和有照顧小朋友的經驗及能力,家居亦要整潔安全和有足夠空間。申請的其中一人要全職照顧家庭,年齡須在25歲以上,但沒有上限。
 
     住在周作謀家中的是6歲的「妹妹」(化名),同樣因家庭問題需要暫住寄養家庭。已退休的周作謀和太太何杏容,視「妹妹」如孫女般照顧,「妹妹」亦跟周作謀的外孫一樣,叫他們「公公、婆婆」。
 
     周作謀已經76歲,但年齡沒有影響他照顧「妹妹」。「我把兒女帶大,又有照顧孫兒,照顧孩子的經驗可豐富呢!」年輕時是體育老師的他,每天晨運個多小時,保持身體健康,而當「妹妹」放假,周作謀亦會帶她一起做運動。
 
    「她很好動,有當運動員的條件。我帶她去跑步、游泳,讓她有機會發揮潛能。」周作謀跟太太為好好照顧「妹妹」,都很注重身體健康,除了運動還會定期驗身。
 
    「妹妹」在周家住了3年,由何杏容帶回家中時,身體狀況欠佳,周作謀夫婦便帶她看醫生,又為她準備營養豐富的食物,調理好她的身體。
 
    「初時照顧她很辛苦,我也想過要放棄!」何杏容說。但她最終也沒放棄,現在「妹妹」活潑好動, 暑假過後便升讀小學。「現在要我不照顧她,我可捨不得呀!我希望她長大後可以回報社會,那就好了!」
 
    「妹妹」亦知道周作謀夫婦疼錫自己,「有一晚她跟我說︰『公公,你們把我帶回來,帶我看醫生,公公,我很愛你呀!你們愛我嗎?』」周作謀說︰「我跟她說只要她聽話,我就愛你了!」簡單的一段對話,道出了他們之間的感情。
 
     何杏容希望更多家庭登記成為寄養家庭,照顧這些有需要的孩子。
 
     兩個家庭,本着同一個信念;不問回報,默默為有需要的小朋友無私奉獻,只希望孩子們再次有溫暖的家,度過開心的童年。


關愛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