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衞生署今天(3月4日)公布,1月份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由去年12月份的0.1%降至零。各主要口岸的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則由12月份的零指數,微升至0.1%。
該署表示,當天氣回暖及潮濕時,蚊卵便會開始孵化,故市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治蚊子孳生。
誘蚊產卵器指數反映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在本港的活躍情況。為加強監察白紋伊蚊在本港的活躍情況,由今年1月開始,擺放誘蚊產卵器的社區由38個增至44個。新增的6個監察地點為深水灣及淺水灣、筲箕灣及西灣河一帶、紅磡及土瓜灣一帶、西貢市及鄰近範圍、掃管笏和上葵涌。
為提高市民對登革熱和日本腦炎等蚊傳疾病潛在風險的警覺性,今年共3期的首期滅蚊運動已於2月28日展開,為期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