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屯門環保園的常設展覽中有一幅「廢物牆」,模擬堆填區堆滿垃圾。

心裏不安

心裏不安:  聖母無玷聖心學校學生參觀環保園訪客中心,對堆填區垃圾之多感到不安。

不可或缺

不可或缺:  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勞敏慈表示,即使做好減廢回收工作,本港仍需堆填區處理不可回收的廢物。

良好習慣

良好習慣:  居於藍灣半島的李太一向有減廢回收的習慣,日常家中各類廢物都會一一分類。

共同承擔

共同承擔:  李太認為,政府和市民要一起解決廢物處理的問題。

加強執法

加強執法:  環境保護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警方人員聯合行動,取締未有蓋好垃圾和滴污水的垃圾車和泥頭車。

垃圾哪裏去?

2014年05月11日

香港地少人多,如何有效處理垃圾而又不影響環境,是個棘手的問題。有人認為,只要從源頭減廢,又或加強推行回收,循序漸進,便無須擴建堆填區和興建焚化爐。但香港真有「歎慢板」的條件嗎?從事環境研究多年的科技大學教授勞敏慈認為沒有。她指出,香港對堆填區和焚化爐設施是有實際需要的,而現代焚化爐其實不會損害市民健康,更可轉廢為能,促進環保。

 

在屯門環保園的訪客中心內,聖母無玷聖心學校一群小四學生正在參觀一個立體堆填區模型,山一般高的垃圾,置身其中,驚叫聲此起彼落。

 

小四學生吳嘉瑩說:「原來香港有那麼多廢物,我以後要減少浪費。」

 

另一位同學譚信謙說:「不能再回收的垃圾才扔進垃圾箱,可以回收的應放進回收箱循環再用。」



源頭減廢  全民行動

香港要解決嚴峻的廢物問題,刻不容緩。環境局去年5月推出《資源循環藍圖》,以「惜物減廢」為軸心,以多管齊下措施作出應對。

 

李太是社會上厲行源頭減廢的一員。她家住小西灣,屋苑內有廢物分類設施,日常家中的紙、鋁罐和塑膠廢物都會分好,清洗乾淨後放進三色桶回收。「其實這很簡單,是一個習慣。我從小到大都這樣做,還沒有人談環保時我已經這樣。」

 

香港每日棄置的廢物達13,400公噸,足以填滿四個泳池。即使人人如李太般身體力行,所有減廢回收措施按計劃進行,到了2017年香港仍每日產生約一萬公噸廢物。因此,環境局建議擴建三個堆填區和興建一座現代焚化爐,應付所需。

 

現代焚化爐  技術先進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勞敏慈多年來研究廢物管理,熟知焚化爐的運作。對於一些市民擔心焚化爐會影響空氣質素,甚至產生二噁英危害健康,她認為是過慮。「今日的焚化爐不單是燒垃圾這麼簡單,技術上較舊式的焚化爐已大有進步。」

 

現代焚化爐採用的熱能處理技術廣為世界各國採用,採用「3T」技術控制污染物排放,即溫度(Temperature)、湍流(Turbulence)和時間(Time)。焚化爐用攝氏850度以上高溫和高湍流完全燃燒廢物,並確保廢氣在爐內停留最少兩秒,以分解污染物。

 

另外,現代焚化爐有多重設施清潔排放氣體,清除塵埃、微粒、氮氧化物、酸性氣體和二噁英等,確保排放的氣體符合歐盟標準。

 

勞敏慈指出,現代焚化爐更可轉廢為能,並減少燃煤發電,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減。她估計,政府擬建能的焚化爐每日能處理3,000公噸垃圾,可每年生產4.8億度電,供十萬戶家庭使用。

 

等離子氣化  有待驗證

對坊間提議使用等離子氣化技術興建焚化爐,她表示,由於現有數據不足,難以確定技術是否安全可靠。

 

「現時世界上有等離子技術的設施只有15台,不是所有都是全面規模,有些是試驗規模。」

 

「等離子氣化技術需在十分高溫下進行,超過攝氏2000度以上,會不會有安全考慮呢?大家不知道,因為現有設施太少。現時只是日本有220噸最高容量、以等離子氣化處理都市垃圾的設施,不過自2012年12月設施已停止運作。」

 

「我們需要轉廢為能的技術,而且不容有失。因為三個堆填區陸續飽和,如選擇錯誤的轉廢為能技術,會連累整個社會。」

 

減廢堆填  缺一不可

現代的廢物管理策略分三層,即減廢、處理和棄置。光是源頭減廢,而沒有堆填區配合,並不符合都市的實際需要,勞敏慈對此深有同感。「即使市民做好源頭減廢,總有些廢物是沒有回收或不值得回收的。即使用了焚化爐,也會產生灰燼。總的來說,始終有一些廢物要送到堆填區。」

 

環保署表示,已在擬擴建的三個堆填區採取多項措施改善附近環境,包括資助全港垃圾車加裝密封式尾蓋;突擊檢查未有蓋好垃圾和滴污水的垃圾車和泥頭車;並在將軍澳環保大道加強監測空氣質素等。

 

面對迫在眉睫的廢物管理問題,李太說:「香港人多,人多垃圾一定多。這時候如反對興建焚化爐,垃圾沒有出路,總會滿。政府和市民要共同解決這個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