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圖片

取經: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左)參觀台北北投焚化廠收集廢物的流程。

黃錦星:借鏡台北轉廢為能經驗

2013年06月06日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政府剛推出了10年的資源循環藍圖,是以整全的方法,建立制度以減少廢物和增加回收,並有末端配合,包括轉廢為能等;希望能借鏡台北的相關經驗。
 
   黃錦星和來自環境諮詢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和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等50多人的香港代表團今天(6月6日)抵達台北,展開考察活動,了解當地推行廢物處理及社區資源回收的工作。
 
   他們在台北首站是參觀北投焚化廠,了解都市固體廢物及可回收物料收集的流程。北投焚化廠是座轉廢為能的組合,配置輔助設備包括位於焚化廠煙囪的旋轉餐廳、社區設施和運動場所。台北市以焚化方式處理可燃燒垃圾,有效紓緩對堆填區的壓力。
 
   他們隨後前往住宅區敦北翠苑,參觀社區資源回收設施。該處設有廢物及可回收物料的分類及收集設施,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實行資源回收分類。晚上,一行人出席台北市市長郝龍斌的歡迎晚宴。
 
   黃錦星在考察期間向傳媒表示,因為台北的氣候、文化和城市化與香港接近,有借鏡的地方。政府剛推出了10年的資源循環藍圖,是以整全的方法,建立制度以減少廢物和增加回收,並有末端配合,包括轉廢為能等。這次來台北希望能借鏡經驗,當局將持開放態度考慮。
 
   他指出,台灣和南韓改變文化的關鍵是廢物按量徵費。香港現透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與市民討論落實細節,公眾參與過程在暑假進行,報告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交給環境局。該局盡快審視意見後,希望明年向立法會報告。政府希望建立一個適合香港獨特環境的計劃,改變香港人的習慣。
 
   一些廢物管理設施,不論在香港或其他地方,附近的居民也會關注其影響。在外地如台北,會與地區溝通和了解其關注,甚至有補償方案。香港主要是將軍澳堆填區較接近民居,所以建議只會將建築廢物放在那裡。三個堆填區分布在不同的角落,平均分布垃圾的壓力,這做法對香港最有好處。
 
   他說,堆填區用完後改為公園等市政設施也是個補償的方法,而香港的屯門污泥焚化設施完成後也有水療設施,讓當區市民免費享用。這些理念在香港是在起步階段,市民可討論多些適合的機制,平衡設施和社區需要。
 
   黃錦星和代表團明天出席香港台北城市交流論壇,黃錦星會在論壇的專題討論環節「綠色城市‧環保經驗」作主講嘉賓;下午繼續考察行程,晚上返港。


綠色香港我鍾意 減少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