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已通過綜援標準金額根據社援物價指數下調。�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強調,政府按通縮調低綜援金額,只是按機制行事,並不是削減福利。
他強調,調低綜援標準金額不是要協助消減財赤,目的是在面對不斷增加的綜援個案的同時,維持社會的基本安全網。
|
按通縮調整:�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和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在記者會說,綜援總開支及個案持續增加,對政府構成財政和資源壓力。 |
|
同時,為協助失業綜援受助人士重投勞動市場,社會福利署將推出一系列加強措施,鼓勵有關人士自力更生。
按通縮調整 維持基本安全網
自1999年以來,持續通縮已令金額上調不少,按通縮調整金額,只是把這些金額回復到原有的購買力水平。截至去年3月底止,標準金額已高出原有水平12.4%。
長者佔綜援個案的比例超過50%,統計數字顯示,綜援長者的援助金,在調整後仍足以應付基本及主要的需要。
楊永強說,現在綜援受助人的數目,超越了不領綜援的最低收入家庭,與收入最低25%家庭生活水平相若。他認為自食其力的家庭,收入低於綜援家庭並不公平。
分階段調整綜援金
綜援健全受助人士的標準金額,將由6月1日起下調。但長者、殘疾及經醫生證明健康欠佳人士的標準金額,將在2003 - 04年度分階段執行,首先在今年10月下調6%,而第二期調整將於明年10月實施。
政府建議給予非健全受助人士一段較長的緩衝期,是體恤老弱殘障者,以便他們有多些時間適應,調整其消費模式。
在綜援計劃下的其他援助金的標準金額,如租金津貼上限,也將在今年6月起下調,適用於所有類別的受助人。
高齡津貼維持不變
在公共福利金計劃下,毋須經濟狀況調查的傷殘津貼標準金額,也由6月起調低11.1%。
在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則維持在現有水平,直至往後數年通脹追上為止。
政府現階段不減高齡津貼,是因為一些極需援助而又沒有領取綜援的長者,主要是依靠高齡津貼生活。
節省公帑 應付不斷增加個案
截至今年1月,整體綜援個案達267,609宗,按年增長9.8%。現時經濟不境和失業率高企,政府估計尋求財政援助的人士和家庭會繼續增加。
根據這個上升趨勢,本年度綜援核准撥款的162億5,000萬元,已較對上年度的實際開支144億元增加了11.1%。而下年度預計所需開支,也將超過180億元。
調整綜援金可在全年節省15億1,100萬元開支,福利金可節省1億9,900萬元開支,所騰出的資源,可以協助政府應付不斷增加的個案。
每年調整金額
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說:「社會保障開支在2002 - 03年度預計為217.6億元,相對於1992 - 93年度的43.8億元,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的百分比在同期由5%升至10%。」
目前有超過100萬宗個案,透過社會保障計劃獲得援助,包括綜援、傷殘津貼和高齡津貼的受助人。
林太表示,政府調整綜援的基本金額,只計及至去年3月的通縮,4月之後的通縮仍然持續,明年綜援金額仍有下調空間。她希望日後每年都能夠按照社援物價指數調整綜援金額。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