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與兩位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 Stiglitz和Michael Spence會面,就經濟、創新科技、教育等共同關心的議題交流意見。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也有出席。
李家超歡迎Joseph E Stiglitz和Michael Spence來港出席今日在政府總部舉行的「多極世界格局下的經濟變革」國際論壇2025,分享對環球、國家和香港經濟發展的見解。
李家超在論壇致歡迎辭時表示,國家正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全球增長築牢根基。香港在國家發展進程中充分發揮獨特優勢,而這些優勢也使香港在全球經濟變革擔當關鍵角色。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同時擁有國家機遇和國際機遇的雙重疊加優勢。在經濟前景不明時期,香港擔當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持續為世界搭建互惠互利的橋樑,提供市場友善的營商環境。
他指,香港正積極配合國家十五五規劃,履行香港的責任,並把握十五五規劃為香港提供的豐厚機遇。
李家超又在行政長官辦公室與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面。
作為特首顧問團創新與創業小組成員,Michael Spence認為,在現屆政府領導下,香港成功渡過最困難時期,包括外界對《香港國安法》充滿疑慮的時候。
Michael Spence對本港發展審慎樂觀。他說,香港匯聚全球金融界的行政總裁,這些人士顯然沒有放棄香港,香港的傳統優勢依然穩固,而香港經濟也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變得更多元化。
Joseph E Stiglitz則說,香港是實行普通法的地方,可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橋樑,而這橋樑越靈活、敏捷,在日益動盪的世界將更見重要。
二人也提到人工智能的巨大發展潛力。Michael Spence說,人工智能其中一個非常矚目的地方,是可管理非常複雜的系統,例如智慧電網、供應鏈等。他說,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市場龐大,人工智能在香港有很多應用的機會。
李家超表示,很高興兩位學者對香港的發展前景感到樂觀,認同香港在教育、創科等領域擁有顯著優勢,並支持特區政府提出的不同策略部署,包括分散投資和拓展新興市場,同時深化大灣區協同發展,把握好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李家超說,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國家機遇和國際機遇的雙重疊加優勢,會繼續發揮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大灣區建設。
他指,香港是大灣區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之一,特區政府會繼續深化與大灣區不同城市互聯互通,全力提升人流、物流、數據流、資金流,進一步鼓勵和支持企業和人才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匯聚全球資金與優秀人才,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繼續位居全球第三、亞太區第一。香港同時是全球唯一擁有五間百強大學的城市。
此外,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中,香港排名升至全球第四,是歷來最高排名。特區政府正積極建設北部都會區大學城和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進一步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李家超說,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特區政府正持續發掘新增長點,其中全速發展的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擁有巨大發展潛力和經濟價值,為香港創造更多職位和提升生產力。特區政府同時大力發展創新科技、人工智能和相關產業,積極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全力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上述論壇由特區政府特首政策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主辦,匯聚國際、中國內地和香港20多位專家學者、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作演講。
與會者結合當今世界變革的最新動態與趨勢,探討全球經濟面臨的衝擊與挑戰,並圍繞國家謀劃十五五時期的經濟發展戰略、全球區域經濟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以及香港在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並貢獻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等議題展開專題討論。
論壇由李家超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趙志敏分別致歡迎辭。論壇設有專題討論環節,分別聚焦討論中國新發展規劃的全球意義、香港的新發展格局,以及全球區域經濟的整合共生。
約600人出席論壇,包括專家、學者、外國駐港機構人員,以及來自智庫、商界、專業界別、外國和本地商會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