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中全會精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5年10月26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會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精神為指導,更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加快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是特區政府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

 

他說,日前率領特區代表團訪問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後,認為兩個區的經驗對香港北部都會區未來發展有不少值得借鏡和參考的地方。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2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周圓滿舉行,並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五五規劃建議),系統謀劃我國未來五年的社會經濟發展。在四中全會舉行的同時,我也剛好率領特區代表團訪問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看到這兩個區幾年間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和許多團員都感受深刻、深受啟發,認為兩個區的經驗對香港北部都會區未來的發展有不少值得借鏡和參考的地方。

 

從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到雄安新區以至全國南北東西的高速發展,都反映了我國不斷總結經驗、提升水平,建成了一套適合自身國情的治理體系和發展模式。

 

科學制定、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國治國理政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的政治優勢。經科學論證後所訂下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有強大的延續性;各個五年規劃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守正創新。

 

由全國發展的全盤統籌、大型基建的系統推進、脫貧攻堅的全面成功,以至產業結構的跨越提升,體現了這種政策延續性、強大執行能力和嚴密組織協調能力的優勢。在中央的堅強領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國家過去五年的發展可謂亮點紛呈。經濟發展方面,國家經濟總量在2021至2024年年均增長5.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保持在30%左右。創科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成果不斷湧現,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屢獲突破,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如今我國百強創新集群數量已位列全球第一。此外,綠色轉型和生態環境保護也取得顯著的成果。便捷、安全的生活,溫暖、和諧的社會氣氛,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過去五年,儘管國際政經局勢紛繁複雜、變亂交織,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加劇,我國始終持續推進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在全球的治理和發展上貢獻自身力量、中國智慧,展現大國擔當,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

 

四中全會提出十五五的多項前瞻性的工作目標,包括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舉措,都是對當前內外各種挑戰的科學研判、精準回應,確保我國繼續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而我們也必須深入認識,好好把握其中為香港未來帶來突破發展的機遇所在。

 

立足香港,我們將以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更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北都是我們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的平台,也是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加快推進北都發展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也是特區政府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

 

在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統籌、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精心組織下,上周我率領了40多人的特區代表團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代表團除了特區政府的官員外,也有多個非官方機構、工商、金融、創科界的代表,以及本港八家資助大學的高層管理人員。三天的行程,我們到訪了12個地點,涵蓋商務區域、創科基地、交通樞紐、大學校區、文化設施,以至綜合服務中心等。兩區所展現的規劃部署、前瞻視野和發展速度,都讓代表團成員深有啟發。

 

對於北都發展,有幾個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並須抓緊落實的關鍵議題。一是如何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拆牆鬆綁,讓發展的速度得以提升、潛力得以更大釋放。二是如何更靈活制定和運用政策,深度綁定目標產業、匯聚全球人才。三是如何通過科技應用和數字化,加強發展區的建設和一體化管理,讓公共服務更優質高效、更貼心。四是如何通過縱深規劃和充分協調,進一步助力推進大灣區城市群的聯動發展。五是如何充分利用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加強與京津冀地區的產業對接、創科合作、學術交流等,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相互成就。

 

「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不論是提速發展北都,又或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和創科中心的定位,都必須鎖定方向和目標、保持戰略定力,努力不懈向前推進。正如四中全會公報指出,我國正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在外部環境紛亂、干擾增加下,我們更要堅定辦好自己的事、穩打穩扎、篤行實幹,在新時代中譜出美好新篇。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