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滿映藍屋 人才樂共融

2025年10月5日

「花好月圓,以月亮圓滿比喻家庭團圓和睦,很好!」

 

26歲的生物醫學博士Mahir,去年 12 月經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從英國來港。數月來,他不時走進社區,認識香港:「我渴望在不同地方定居,體驗文化衝擊。」

 

首賀中秋

 

Mahir最近參加人才義工計劃的燈籠工作坊,與灣仔居民一同為燈籠繪畫題字。他在紙上僅練習兩次,已能把「花好月圓」四個中文字題於燈籠上,一筆一劃滿是認真。

 

「我的父母是孟加拉人,我在亞洲文化中成長,所以能生活在以家庭為本的文化中,是挺好的。」

 

首次慶祝中秋節,除了燈籠彩繪,Mahir更初嘗月餅滋味,又與其他來港人才義工和本地居民交流中秋習俗,「聊聊他們對節日的感受,加深我對中秋節的了解。」

 

樂在其中

 

義工合力把數百個填滿圖案、祝福字詞的燈籠串起,掛滿藍屋,倍添喜慶;Mahir更在灣仔居民的帶領下參觀藍屋,細看這幢一級歷史建築。

 

唐樓的特色、保育活化的過程和鄰里故事,都讓他感受良多:「我平日在這區逛時不會留意到這些事物,但參加今天的活動後,確實大開眼界,了解到政府如何促進社區凝聚力。」

 

積極融入社區的同時,Mahir也在港開展科研事業。上月初,他加入城市大學團隊,專注研究癌症治療。

 

他認為香港的科研生態極具吸引力:「香港有很多資助支持科研,協助科研成果商品化。我在這裏遇到很多同事,他們致力提出創新的項目,能在商業領域中表現出色。我認為這是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方向,我雖未有長遠計劃,但確實希望留在這裏。」

 

加深了解

 

人才辦副總監歐雪雯表示,人才辦的人才義工計劃啟動一年以來,與義務工作發展局及不同非政府機構合作,舉辦過揮春工作坊、普通話班等,稍後將組織逾百名來港人才,支援11月舉行的全國運動會。

 

「來港人才普遍想多了解香港的城市文化、社會背景,我認為這些都是他們參加計劃的主要原因。」

 

她說來港人才透過義工活動練習廣東話、了解社區,相信對他們落戶香港很有幫助。

 

政府自2022年底起推行多項搶人才、留人才措施,截至今年8月,已成功吸引逾23萬名來自全球不同界別的精英來港工作和發展。為加強全球推廣及招攬人才,人才辦本月將分別訪問北京,以及英國和瑞士等海外國家,期望招攬會計、工程建築和酒店管理等不同範疇的人才。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