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公營房屋供應 豐富置業階梯

2025年9月17日

(可按這裏收看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整段附有手語翻譯的影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會增加居者有其屋計劃和綠表置居計劃單位的供應,並優化出售及轉讓安排,協助更多公屋居民置業,同時豐富房屋階梯,協助不同階層市民安居樂業。

 

李家超今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說,2026至27年度起的五年,總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包括簡約公屋,將達189,000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增加約80%,政府有條件加大力度協助基層置業。

 

包括今年年底前落成啟用的約一萬個簡約公屋單位,2027年上半年或之前共有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落成,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邁向2026至27年度下降至4.5年的目標。

 

重建公屋方面,房屋委員會今年內會公布馬頭圍邨、西環邨的重建計劃,並將研究重建模範邨。

 

隨着公營房屋供應增加,政府會按部就班協助市民置業。有關措施包括在居屋供應顯著增加的基礎上,將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調升至50:50,協助更多公屋租戶變成業主,同時讓原有公屋流轉給輪候申請人,達致一舉兩得。

 

為增加白表人士透過二手市場購買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的機會,房委會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起,將再增加1,000個配額至總數7,000個,並將1,000個新增配額的一半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而為避免白居二配額因個人意願轉變而被浪費,房委會發出批准信的數額將適量大於白居二配額,讓購買單位的配額得以盡用,以盡量滿足買家期望。居屋和綠置居面積較大單位的比例也會提升,以回應市場需要。

 

此外,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會放寬,由15年降至十年,以鼓勵居民上進上流;措施適用於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

 

當局又會推出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該單位後不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讓長者獲得額外現金作生活費,同時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讓有需要家庭申請。

 

房委會和房屋協會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計劃名額3,000個。

 

土地開發方面,政府未來十年會準備好約2,600公頃熟地。政府會透過精簡審批程序、優化行政流程、加強內部協作,以及善用科技和檢視標準等,提升造地效率和降低建造成本,以保障市民利益和發展需要。

 

其中,房屋署將設立項目促成辦公室,就公營房屋工程協調各部門加快完成工作。發展局則於明年推行成本管控數碼平台,建立市場價格資料庫,並應用AI人工智能分析過往政府工程的成本數據等,確保未來項目設計更具成本效益。

 

政府將放寬私人發展項目中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發展商如在地面興建不超過兩層停車場,其總樓面面積可獲全數豁免,並取消興建地庫停車場作為豁免條件的強制要求。

 

發展局明年上半年會試行中央集中採購,將率先應用於包括鋼筋、組裝合成構件等常用物料,以節省成本。房屋局也會在明年試行集中採購組裝合成構件,並已設立標準建築物料資料庫,以加快審批流程。

 

就釋放部分工業用地以改劃作住宅、商貿等用途,政府今年將展開新一輪研究,明年內提出建議,包括活化工廈計劃未來路向。

 

政府並會以新思維推動市區重建,放寬目前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容許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率跨區轉移到其他地區以至新發展區,增加市場重建誘因;在北部都會區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預留三幅土地,讓市區重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

 

針對重建需要較迫切的七個指定地區,當局會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北都或其他地區使用,或轉為金額用作抵銷在投地或進行其他項目地契修訂、原址換地所須繳付的地價。

 

便利交通出行方面,運輸及物流局年底前會公布運輸策略藍圖,勾劃運輸發展的方向和具體措施。為快速引進世界各地新型集體運輸系統,政府會制訂可適用於不同系統技術和營運商的規管框架,明年提交條例草案。

 

此外,政府會爭取在本屆立法會休會前通過規管網約車服務的法例,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