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人口變化 提升教育效能
教育局表示,鑑於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2025至26學年起修訂批核班級結構的安排和「開班線」,以維持合宜的整體學生人數和班級數目,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學環境。未能開辦兩班中一的學校,則須申請發展方案。
此外,為充分回應家長的選擇,教育局會於2025至26學年推出先導計劃,容許以四班參加中一派位並符合特定條件的學校,申請以五班中一參加下一年度的中一派位。
教育局籲請辦學團體和學校展現擔當精神,優先考慮學生福祉,及早作出務實安排,應對人口變化帶來的收生挑戰,持續提升教育效能。
以下是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碧茜5月27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教育局在規劃公營學位和學校的發展時,一直密切留意學齡人口的變化,通過持續評估學位供求情況,並以學生利益為首要考慮,檢視與班級結構相關的安排及支援措施,並以軟着陸為目標,確保本港教育體系得以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23年8月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即使計及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及措施對未來人口所帶來的影響,教育局預計2025年至2031年在香港居住的12歲中一適齡人口仍會由58,800名降至49,800名。教育局必須把握契機推動香港教育高質量發展,並因時制宜,因應香港整體的情況,修訂與班級結構相關的安排及相關的支援措施,保障學生的學習利益。
優化政策配合未來發展
批核班級結構
現時「開班線」為25人,鑑於學齡人口下降是結構性而非過渡性,如繼續維持有關「開班線」,中學每班取錄最少26人便可開辦兩班,即平均每班13人,每班人數過少,不但有礙學校為學生提供不同組合的選修科目、給予學生多元化的群體學習機會,亦未能配合他們的個別需要和全人發展。由2025至26學年起,教育局修訂批核班級結構的安排和「開班線」,以維持合宜的整體學生人數和班級數目,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學環境及寬廣而均衡的高中課程,並且確保教育效能。
優化學校發展方案
現時,未能開辦兩班中一的學校須申請發展方案。為進一步配合辦學團體按校情以規劃學校發展,教育局已優化現時可供學校選擇的發展方案及相關的申請安排,由2025至26學年起生效,並開放不同的發展方案供各資助學校及其辦學團體申請,當中包括:
- 擴大「與其他學校合併」、「與大專院校、職業專才機構在高中協辦多元化教育課程」、「以私立模式辦學」和「停止營辦全部或部分級別」發展方案的申請資格至全港所有資助中學;
- 優化「與其他學校合併」和「與大專院校、職專機構在高中協辦多元化教育課程」發展方案,為學校提供便利,促進他們持續向高質量教育發展;
- 取消「特別視學」和「與其他學校合辦課程」;及
- 曾獲批「注入額外資源以提供寬廣而均衡的高中課程」發展方案的學校,如在申請學年的過去六個學年曾使用過該選項,則不可再次申請。
中一班級數目
自2023至24學年起,教育局優化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中一班級數目上限,容許開辦三班中一的學校在符合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可申請以四班參加中一派位。在相關措施推行後,至少共有六所學校的申請獲得批准,這些學校各具特色,並不一定為傳統名校。由此可見,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的考慮點不只着重學校的學術成績,反而是着重個別學校的特色、學校是否切合子女的學習和發展需要等。
為更充分回應家長的選擇,容許有關學校為更多家長和學生提供優質教育,增加家長為子女安排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教育局會按「小步子、高門檻、嚴把關」的原則,於2025至26學年推出先導計劃,容許以四班參加中一派位並符合特定條件的學校,申請以五班中一參加下一年度的中一派位。有關學校需要在最近連續三個年度的中一派位每年度最終所收到的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數目不少於學校在該年度可供中一派位的學位數目的100%,並且其校舍條件配合擴班需要(例如足夠課室及學生活動空間)。教育局在收到學校的申請後,會整體審視一攬子因素,包括香港整體學額供求情況和學校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學校配套設施、辦學往績以及家長意願等,考慮是否批准有關申請。然而,教育局亦充分理解學界對學校生態健康發展的關注,因此2026年度限額最多為五個。教育局會持續檢視有關安排,並適時優化。
培育學生全人發展
學校是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的地方,適當的學生人數和班級數目,有利營造合適的教學環境和群體學習機會,培養學生待人處事、互相尊重的價值觀。中學教育更是培育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學習階段,提供寬廣而均衡的課程,有利學生多元發展和群體互動。
教育局籲請辦學團體和學校展現擔當精神,以學生福祉為最優先考慮,及早作出務實安排,應對人口變化帶來的收生挑戰,持續提升教育效能。教育局會繼續與辦學團體和學校保持緊密溝通,支援業界及早籌劃及訂定最適合學校長遠發展的方向,採取適當措施和策略整合資源,同時提升教育質素,攜手推動香港教育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