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管理斜坡 防範山泥傾瀉

2024年5月27日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去年本港較正常多雨,全年暴雨次數較每年平均數字高,9月更錄得破紀錄大雨,土力工程處會繼續推出措施應對極端天氣,包括策劃更多山泥傾瀉緩減措施、加強預警和利用創新科技等。

 

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土力工程處表示,去年全年共有60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較2022年的76宗為多,也比過去35年平均每年約300宗為多。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岑家華今日在傳媒簡報會上指出,去年9月8日發生特大暴雨期間,接獲18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無人死亡。他又指,暴雨引發的山泥傾瀉數目較過去暴雨期間少,反映香港在斜坡安全管理上有進步。

 

土力工程處的初步調查顯示,引發多宗山泥傾瀉事故的主因均來自溪澗、引水道或排水渠溢流。該處正就近年極端暴雨引發較大型山泥傾瀉事故進行系統性調查和研究,為更多天然山坡策劃山泥傾瀉緩減措施,特別針對如何處理引水道和渠道溢流,也會研究設計和興建排水隧道或疏水管,截流山上雨水和控制地下水以降低山泥傾瀉風險。研究本年內完成。

 

為應對極端天氣,當局會重點審視會影響唯一往來行車道的斜坡,決定進行加固工程的優次。土力工程處較早前已識別約500個影響居民出入的唯一往來行車道斜坡,會在雨季前加強檢查,做好通渠和小型維修的工作,減低山泥傾瀉風險。

 

岑家華指出,這類斜坡可能風險不大,但若影響唯一往來的行車道,會對市民造成嚴重影響。檢查工作預計本月底完成,如發現有渠道淤塞或需要進行護面工程,會即時進行。

 

為了加強預警和信息發布,該處與天文台推出全新的山泥傾瀉特別提示,用途與現時天文台就大雨發出的局部地區大雨提示類似。

 

岑家華解釋,當個別地方過去24小時雨量很高,且預測未來繼續有大雨,但卻未達到發出山泥傾瀉警告的水平時,該處會連同天文台發出特別提示,列出山泥傾瀉風險較高的地區,提醒市民提高警覺。

 

該處也積極引入創新科技,包括利用空載和手提式激光掃描系統收集天然山坡和山泥傾瀉現場的空間數據,製作立體斜坡和區域性地形數碼模型,令土力工程師可快速、安全和全面地掌握現場環境,更有效評估風險和決定應變行動。

 

近筲箕灣耀東邨一段耀興道去年9月在特大暴雨期間,因山泥傾瀉而封閉。該路段的西行方向行車線3月重開,維修工程仍在進行。由於上方山坡遍布大石,最巨型的一塊直徑約11米,清理需時,岑家華預計6月下旬完成山體上的緊急鞏固工程。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