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雄網誌介紹民航意外調查機構

2024年4月27日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網誌介紹局方轄下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的日常工作。該獨立機構成立僅五年,專責調查飛行意外事故。調查員會還原飛行紀錄器、即「黑盒」內的數據,與相關人員面談,並綜合實驗室實證結果、飛機殘骸狀況等重塑意外事故經過,撰寫報告,提出安全建議,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42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一短片二):

 

飛機發生意外後,時常聽到要找回「黑盒」,但原來「黑盒」的真身不是黑色,飛機上的「黑盒」亦不只一個。要尋找墮海「黑盒」,原來要靠聽聲辨位。

 

運輸及物流局轄下有一個獨立機構是「黑盒」專家,專門負責調查飛行意外事故。這個部門就是民航意外調查機構,成立僅僅五年。以上的「黑盒」資訊對公眾來說可能只是「冷知識」,但卻是影響民航意外調查的關鍵因素,今日就讓我帶大家了解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的組成與日常工作。

 

民航意外調查機構源起

 

說起民航飛機,大家可能想起運輸及物流局轄下的另一部門---民航處。過往香港出現民航意外和事故,的確會由民航處的意外調查部負責。但因應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徵候調查》的要求,國家或特別行政區須成立獨立於其他民航管理部門或組織的民航意外調查機構,以確保調查公正及中立。獨立的民航意外調查機構遂於2018年9月成立,直接隸屬當時的運輸及房屋局。

 

但凡在香港境內發生的飛行意外事故,包括客機、貨機、商務飛機及通用航空(如小型飛機及直升機等),不論飛機是否在香港註冊,都會由民航意外調查機構負責調查。在香港境外發生的飛行意外事故,如涉及香港註冊的飛機或香港居民死亡,民航意外調查機構亦會按情況參與。

 

尋找與解構黑盒

 

在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的實驗室內有一系列的工具可以拆解俗稱「黑盒」,亦即飛行紀錄器 (Flight Recorder)內的數據。但要解構內裏數據的前提是要找到在飛行意外事故中失落的「黑盒」。

 

我得悉民航意外調查機構早前與消防處舉行了一次搜索飛機「黑盒」演練,模擬在海中尋找「黑盒」。進行海上演練是因為考慮到飛機航線大部分時間都在海洋上空,而水域面積更佔香港境內總面積的一大部分。

 

「黑盒」體積與家用電腦主機差不多,有些體積甚或更小。為了讓飛行意外事故發生後更易尋找,「黑盒」有多重獨特設計。大家時常聽到的「黑盒」實際上是橙紅色的,目的就是讓搜索人員更易看到。

 

但在茫茫大海內,難以單憑肉眼找到「黑盒」,所以所有「黑盒」都裝上了水底定位信標(Underwater Locator Beacon)。一旦接觸到水,這個信標就會發出37.5kHZ的信號,持續約30日。搜索人員透過一個類似聽筒的水底定向器,聆聽在不同方位接收的水底定位信標信號,以「啲啲,啲啲」信號的強弱,判斷「黑盒」最有可能的位置,再利用飛行紀錄器調查三角測量系統(Flight Recorder Investigation Triangulation System,簡稱FITS)計算出三角定位,縮窄搜索海域。

 

下一步,消防處同事就會出動,利用水底遙控機械人(Underwater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UROV)掃描搜索海域的海底,進一步收窄範圍。之後就會交由潛水員帶同水底定向器下水,繼續透過聽聲辨位進行重點搜索。

 

飛機上其實有兩款「黑盒」,分別是記錄飛行參數的飛行數據紀錄器(Flight Data Recorder),以及記錄駕駛艙內所有對話與環境聲音的駕駛艙通話紀錄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當「黑盒」送到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的實驗室後,我們的同事就會逐步還原內裏各項數據,重組飛行意外事故真相。

 

調查過程由我講解或許不夠專業,所以我將這個任務交給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的調查員,用一系列影片向大家介紹。運輸及物流局的Facebook專頁早前已上載了搜索飛機黑盒演練及介紹「黑盒」設計與功用的影片。如何還原與分析「黑盒」紀錄,以及民航意外調查機構「你問我答」的影片亦會陸續登場,大家要密切留意。

 

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的調查員會透過調查還原「黑盒」內的數據、與相關人員的面談內容、實驗室實證結果、飛機殘骸等,重塑意外事故經過,撰寫報告,更重要是提出安全建議,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