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診症 醫道傳承

2024年4月21日

本地牙醫學士課程為期六年,牙科學生畢業時已掌握豐富專業知識,但臨床經驗尚未足夠。實際的工作環境,正是生力軍鍛煉手藝和專業態度的最佳場地,去年於香港大學畢業的牙科醫生廖祉穎,對此深有體會。

 

實踐所學

 

廖祉穎入職衞生署約三個月,現於政府牙科診所服務,在部門現行一年期培訓下,會獲安排到不同崗位工作。她表示,在學時只接觸到經篩選的教學病人,現時日常工作接觸的臨床個案種類更廣泛,甚至要處理急症。

 

每日面對大量個案,讓她學會照顧不同病人的需要,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說服一名門牙崩裂的90歲老翁接受脫牙手術,並製作臨時假牙。

 

「老伯起初不願意脫牙,擔心影響外觀,最後他對臨時假牙的效果非常滿意。作為牙醫,能夠獲得病人信任,同意我的治療方案,令我有很大滿足感。」

 

同於去年畢業的牙科醫生孫建灝入職衞生署約半年,到過不同崗位服務,包括政府牙科診所、公立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等。

 

突破限制

 

他形容在醫院病房工作非常有挑戰性,走出校園,同時也跳出牙科椅的局限。因為病人多數需要臥床,甚至插喉,沒有牙科椅輔助,難以調節病人躺臥角度,為他們脫牙或縫合傷口時,牙醫要自行調節身體角度,這情況與平日的訓練截然不同。

 

牙醫業界近年不時反映,應讓本地牙科畢業生在正式註冊前進行實習,確保他們能在不同狀況下作出適當臨床判斷,有效應付執業牙醫的工作需要。

 

有見及此,政府提出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包括為本地牙科畢業生設一年實習期,最快適用於明年及以後畢業的本地牙科學生。

 

傳授經

 

實習模式參考衞生署現行培訓計劃,牙科畢業生在實習期間,要輪流到衞生署或指定機構不同範疇的崗位工作,包括一般牙科服務、社區特殊牙科服務、學童牙科保健服務,以及醫院牙科服務,並獲資深牙醫指導和分享經驗,達到培訓和傳承效果。

 

衞生署高級牙科醫生劉家鈴也認為,牙科畢業生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但需要更多臨床經驗。透過到不同崗位工作,有助他們學會照顧不同階層和年齡的病人,對往後的職涯發展有積極作用。

 

她更表示︰「這些都有利香港牙科專業發展、保障專業水平和病人安全,也讓新一代牙醫了解市民對牙科服務的需求。」

 

革新

 

除為本地牙科畢業生設一年實習期,條例草案同時建議增設新途徑,容許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來港執業。另外,建議更新兩類牙科輔助人員的規管架構,設立法定註冊制度,將有關人員更名為牙科護理專業人員,並就他們的執業範圍作適度調整。

 

衞生署首席牙科醫生曹紹賢指,條例草案配合政府推動口腔健康和牙科護理政策,務求增加本港牙科護理人手,支援公營機構和資助機構的牙科服務。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