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代表團訪港增市民對國家認同

2023年11月28日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訪港,可增強市民對國家的認同,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

 

他期待香港青年把握這個黃金機會,不但要從代表團身上學習航天知識,更要學習他們貢獻中華民族偉大航天大業的模範、勇於面對挑戰的堅毅意志和過硬本領。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會繼續培育香港科研人員、壯大創科人才庫,為國家航天等科技項目注入香港力量,為國家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128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歡迎晚宴的辭:

 

尊敬的林西強團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副主任)、盧新寧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永勝署理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彭京堂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司令員)、梁君彥主席(立法會主席)、葉劉淑儀召集人(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各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成員、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天晚上,與各位國家航天英雄聚首一堂。古語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香港是「有朋自太空來」,我們的心情何止「樂」呢?我們是激動、興奮和無比自豪!

 

在此,我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全體香港市民,向這次訪港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成員,致以最熱烈的歡迎!

 

習近平主席說過,要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香港全力用好自身優勢,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我感謝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的關愛,安排包括航天員、航天工程系統相關領域專家等共17位代表訪問香港。我知道很多香港市民都已經急不及待,希望在交流活動一睹各位航天代表的風采。

 

國家航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從1992年決策開展載人航天工程,到2003年中國航天員搭乘神舟五號首次進入太空;從掌握太空交會對接技術,到去年全面建成中國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超過30年以來,作出一項又一項突破,向全世界展示如何以「中國速度」,朝着航天夢進發。你們所創下的成就,讓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都感到分外驕傲和自豪。

 

代表團將為在香港科學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揭幕。我感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特別為展覽提供接近30件珍貴的航天展品,呈現國家航天工程的輝煌發展。我相信香港市民和來自海內外的遊客都很期待在香港觀賞這些國家瑰寶的機會。

 

多年來,香港的大學科研團隊一直積極參與國家航天任務。其中,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就多次為嫦娥探月任務研發太空儀器,更參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項目在今年,隨天舟六號和神舟16號飛船升空,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實驗。

 

去年,國家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香港的候選人更成功進入定選,也就是選拔的最後階段。這次選拔工作代表國家對香港科技界的高度重視和肯定,讓香港市民深感鼓舞。我們期待香港候選人有機會參與國家載人航天工程,達到像你們一樣的高度,為實現國家航天夢作出貢獻。

 

我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全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我相信,這次代表團訪港行程,不但將帶起香港的航天熱潮,更將藉着介紹國家在航天科技的成就,增強市民對國家的認同,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這次代表團將與香港大、中、小學的師生見面交流,分享你們獨特的經歷。我期待香港青年把握這個難能可貴的黃金機會,除了從你們身上學習航天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你們貢獻中華民族偉大航天大業的模範、勇於面對挑戰的堅毅意志和過硬本領。

 

特區政府將繼續通過一系列措施培育香港科研人員,包括從中、小學課程就開始大力推動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壯大創科人才庫,發掘和培育更多本地創科幼苗,為國家航天等科技項目,注入香港力量,為國家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我在這裏,再次衷心感謝代表團各位成員。你們都是讓我們驕傲的代表,更是我們學習的模範。從你們身上,我們看到是不屈不撓、全力以赴、勇敢專業、登峰造極的創新和奮進精神。我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謝意。

 

我有信心,在國家的帶領下,中華民族的航天之夢,將飛得更高,邁得更遠。我祝願國家航天事業發展鵬程萬里,也祝願代表團在香港的行程精彩紛呈。謝謝大家。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