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部署 承壓前行

2022年8月21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本港經濟在外圍壓力和疫情下承壓前行,預測全年通脹率2.1%,大致溫和;政府會透過改變思維和政策創新推動經濟,讓各界更廣泛地參與且受惠於創新科技等產業的發展。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2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在行政長官率領下,我和幾位司局長昨天參加了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出席的市民對多項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提出意見,包括如何能全方位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改善生活環境;也關心到香港的經濟狀況和產業發展。有市民認為消費券等措施發揮了作用,尤其在未能跟境外完全恢復正常往還之際,這舉措有助刺激本地零售市道,穩住經濟和就業。

 

環球經濟前景正在轉差。英國7月份通脹率高達10.1%,是40年來高位;美國及歐元區的通脹率亦高企在8%以上的水平。因此,許多先進經濟體都有龐大加息壓力以壓制通脹,例如美國聯儲局今年來已經四度加息,合共加幅2.25厘,而市場更預期聯儲局在下月的議息會議將進一步大幅加息。

 

外圍形勢從不同層面影響着本港市場。美國連番加息,本港的銀行同業拆息亦跟隨向上,隔夜息由3月中的0.06厘升至最新超過1厘水平,而普遍被用作按揭貸款參考基準的一個月期拆息,亦由0.28厘升到1.85厘。然而,本地市場資金充裕,港息升幅比美息少,令港元的隔夜息及一個月拆息比美息分別低了約0.5厘和1.2厘。如果下月美國再加息,本港拆息再向上的話,相信包括最優惠貸款利率在內的存貸利率亦可能跟隨上調。

 

加息陰霾和地緣局勢緊張,除令金融市場受壓外,也削弱環球經濟增長動力和需求,加上本港跟內地的跨境運輸受到疫情干擾,預計即將發表的本港7月份商品出口數字會繼續錄得按年跌幅,將會是連續第三個月出現負增長。

 

面對外圍壓力和疫情持續,本港經濟在承壓中前行。我們要全方位抵禦外圍環境帶來的潛在風險,同時亦須全力穩住內部經濟,並力求向前邁進。近月本港的就業情況略有改善,5月至7月份失業率為4.3%,較三個月前(即2月至4月)時回落1.1個百分點;同期就業不足率回落1.6個百分點至2.2%,是半年來低位。整體經濟方面,雖然早前我們將對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到負0.5%至0.5%,但考慮到上半年經濟已收縮2.6%,意味在疫情大致受控下,下半年的經濟活動可望有所恢復,我們的經濟仍有相當韌力。

 

通脹方面,即使外圍主要市場受通脹高企的威脅,但本港情況仍大致穩定,上半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1.5%。即使指數在5月及6月份的升幅稍為擴大,而預計7月份升勢持續,但全年的通脹率預測仍維持在2.1%的大致溫和水平。或許有朋友會問,當歐美通脹高企在8%至10%之際,香港通脹率為何仍能保持相對偏低水平?扼要來說,最主要原因是由於各地消費開支組成有所不同。國際能源價格高企令歐美通脹加劇,但能源及交通等項目在本港的消費物價指數中佔比只有約3%,令相關項目的變化對整體消費物價的影響相對較小。加上,在本港的消費物價指數中,佔比40%的住屋開支部分近期持續錄得跌幅;佔比27%的食品價格方面,在中央堅實支持及關心下,來自內地的鮮活食品及菜蔬供應和物流配送保持穩定,相關物價的升幅亦已從3月時的高峰稍為緩和。

 

面對着內外的逆風,香港經濟正在承壓中繼續前行,特區政府正力求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疫情至今已經超過兩年半,由於社會已更廣泛地接種了疫苗,各種醫療和隔離設施亦已得到大幅提升,加上貫徹以科學和實證為本、精準防控的原則,我們已具備更有利的條件去兼顧穩住經濟的需要。歷史告訴我們:危中必有機、機會不等人,無論眼前有什麼樣的挑戰和障礙,我們都必須做好短期應對和中長期部署。不少市民和業界都提出,希望香港進一步加強創科產業及人才的規劃與支援,希望加強培育本地人才、吸引更多境外人才,並吸引更多企業來港投資。我們會透過改變思維和政策創新,加大力度推動經濟發展,讓年輕人、不同行業的人才和企業,都能更廣泛地參與且受惠於創新科技和其他產業的發展。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