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分三步推行隧道擠塞徵費

2022年6月17日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政府就過海隧道擠塞徵費安排聽取意見和更新交通模型後,計劃於今年第四季向公眾諮詢具體方案,繼而修例落實調整過海隧道的收費方案和接收西隧的安排。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6月17日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就過海隧道擠塞徵費的原則和西區海底隧道的接收安排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我們希望就過海隧道擠塞徵費的原則和西區海底隧道接收安排,徵詢委員的意見。

 

香港地少人多,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交通擠塞是個困擾本港多年的老問題。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1日屆滿,隨後由政府接收。屆時,東隧、紅隧和西隧三條過海隧道都是政府隧道。不停車繳費系統的實施,也帶來不同時段收取不同隧道費的契機,讓我們可應用相關科技來引入擠塞徵費,同時趁此機會全面檢視所有過海隧道的收費,以期紓緩繁忙時段的交通擠塞。

 

過海車輛數目近十年持續上升,令過海交通擠塞情況不斷惡化。現時紅隧和東隧的擠塞情況嚴重,而西隧在繁忙時間亦再沒有剩餘容量以分流紅隧和東隧過量的交通需求。市民在繁忙時間過海飽受塞車之苦,而非過海市民的出行亦受過海車龍影響。坊間有聲音期望政府在收回西隧時只調低西隧收費,但此安排只會進一步加劇現時過海隧道及周邊道路在繁忙時段的擠塞情況,相信亦非大家所樂見。

 

擠塞徵費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在不同時段的擠塞情況收取不同隧道費,讓駕駛人士按收費變動和個人需要調整出行習慣,疏導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需求,紓緩過海隧道的擠塞情況。我們也希望透過調整過海隧道收費,減低過海車龍對非過海交通的影響,並鼓勵減少因不同隧道收費的差異而引致的繞道行駛。總的而言,我們希望透過實施擠塞徵費,令過海和非過海交通都得以改善。

 

長遠而言,為了持續疏導繁忙時間的過海交通,我們亦會研究引入定期檢討及調整隧道費機制,例如更有彈性地調整收費的適用時段及調整隧道費。運輸署稍後會就現時過海交通現況和建議實施擠塞徵費的三大原則,向大家作詳細介紹。

 

主席,我們現時提出擠塞徵費,是為了應對過海隧道以及周邊道路的交通擠塞問題,但要紓緩整體交通擠塞,需要多管齊下,包括完善鐵路和道路網絡整體布局、優化公共交通系統、善用科技、推展智慧出行等措施,令社會經濟和普羅大眾得以受惠。

 

我們理解立法會議員、持份者和市民就推行擠塞徵費有不同意見,因此我們會採取三步走安排。第一步是就推行擬議擠塞徵費的原則聽取意見,收集新的交通數據,爭取市民及委員的支持;同時,運輸署稍後會進行市民出行習慣的研究,收集數據,分析市民出行的最新情況並更新相關交通模型,以評估不同隧道收費方案對交通的影響。第二步是制訂過海隧道費的具體方案,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就具體方案諮詢公眾。當得到社會共識,我們會進行第三步,就調整過海隧道的收費方案,連同接收西隧的安排,透過修訂法例予以落實。

 

主席,我希望大家能藉着這次收回西隧和實施不停車繳費系統的機會,就過海隧道擠塞進行務實、客觀和理性的討論,共謀獻策,齊心協力處理這個亟需解決的民生問題。接下來我請運輸署的同事向大家作較深入的介紹。多謝主席。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