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本地文化 鼓勵民間參與

2022年6月11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大坑火龍文化館開幕典禮上說,大坑舞火龍多年前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肯定這項傳統習俗的價值。政府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文化傳統,並且鼓勵民間參與。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11日在大坑火龍文化館開幕典禮的演辭:

 

Andrew(大坑火龍文化館理事長林筱魯)、Anthea(大坑火龍文化館常務副理事長羅詠詩)、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我真的很高興今日可以出席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四期項目---大坑火龍文化館的開幕典禮,與各位一同見證這幢三級歷史建築的活化成果。正如剛才Andrew所說,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始於15年前,當時由於社會上對保育工作有爭議,而特區政府認為我們應該把這些爭議化為動力,為香港保留更多歷史建築,亦豐富香港的旅遊資源,我知道在座有很多旅遊界朋友。

 

大坑火龍文化館所在的書館街12號原址是晚清時創立的孔聖義學。校舍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戰後獲區內居民捐助,於1949年原址重建。多年來,建築物一直用作教育用途。現時通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由大坑坊眾福利會活化為今日的大坑火龍文化館,以嶄新用途繼續服務社會,讓市民有機會欣賞和使用這座歷史建築之餘,亦認識大坑舞火龍及傳統客家文化和歷史。若非剛才Andrew提起,我亦不知道原來它是把歷史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起來的第一個項目。

 

大坑舞火龍的習俗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是香港傳統的中秋節慶活動。時至今日,這項習俗已成為蜚聲國際的節日慶典,吸引不少中外旅客慕名而來,體驗這項既傳統又充滿活力的節慶文化。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肯定了這項傳統習俗的價值。特區政府一向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的文化傳統,並且鼓勵民間參與。我深信大坑火龍文化館的成立,將可進一步把舞火龍這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我於2017年曾經親自來到這裏,與當時的馬會主席一起燃點那幾萬支香的其中一部分,亦都感受到舞火龍為地區帶來的熱鬧。

 

大家都知道,在我2007至2012年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對香港的文物保育非常熱愛,所以推出了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通過與非牟利機構合作活化再用一些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為這些建築物注入新生命。至今共22幢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被納入一共六期計劃,其中五個項目更獲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對本地活化再用歷史建築的水平予以肯定,令人鼓舞。今日較早時我與陳智思去了第一期的項目---大澳文物酒店,文物酒店屬於我剛才所說的五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揚項目的其中一個,希望這個項目亦可以奪得這個殊榮。

 

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三個項目中,薄鳧林牧場已開始試業,我早前已參觀過。隨着大坑火龍文化館今日啟用,餘下的項目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亦擬於今年內投入服務。這些項目都會為各個地區帶來新氣象,成為香港市民和旅客的好去處,展示香港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我知道第五期項目現正在建設中,而發展局將會在下星期公布第六期的結果,萬眾期待的當然是景賢里,因為我時常被人問到景賢里進行了這麼大的復修工程,為何到現在還未能活化再用,所以請發展局努力!

 

大坑火龍文化館這個活化項目得以順利推展,我衷心感謝大坑坊眾福利會所付出的貢獻。希望大家繼續支持香港文物保育的工作,傳承香港獨特的多元文化風貌。多謝大家!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