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信心覓得足夠土地應付短缺

2021年10月8日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香港由2019至2048年估計約短缺3,000公頃土地,但中長期潛在土地供應達4,100公頃,當局有信心覓得足夠土地應付短缺。

 

黃偉綸今日在記者會闡述施政報告措施時說,該局正更新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預測最新土地需求和供應量,也為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的「雙城三圈」、北部都會區和維港都會區願景提供基礎和參考。

 

按照最終估算,本港由2019至2048年的用地需求,包括房屋用地、經濟用地、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休憩用地及運輸基建設施,合共約5,800至6,200公頃;已展開或進入較成熟規劃階段的項目,如東涌東新市鎮擴展、洪水橋新發展區等則可供應約3,200公頃用地,因此長遠而言,本港尚欠約3,000公頃土地。

 

對於政府在2016年曾指香港欠缺1,200公頃土地,未及最新估算數字一半,黃偉綸解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已清楚指出,當時的評估太保守,低估香港未來發展的實際需要。

 

政府留意到社會對住屋的期望、人口結構改變、經濟發展帶動的土地需求等因素,遂採取以願景帶動、具前瞻性和創造容量的方法,重新評估土地需求,過程中已考慮《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帶來的機遇,以及市民欲改善居住空間的訴求等。

 

黃偉綸說,香港中長期的潛在土地供應約為4,100公頃,大部分來自維港都會區的交椅洲人工島和北部都會區,足以應付前述3,000公頃土地短缺。

 

至於房屋用地供應情況,黃偉綸指,政府已為未來十年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新發展區及大型發展項目佔39%;個別地塊改劃佔36%;其他如粉嶺高爾夫球場和棕地群佔25%。同時,政府爭取未來十年準備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十萬個私營房屋單位的用地。

 

他預計,中長期公私營房屋單位供應約為40萬至50萬個,再加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可供興建16.5萬至18.6萬個房屋單位的新土地,2031至32年後的下一個十至15年單位供應可高達56.5萬至68.6萬個。

 

近岸填海方面,政府會啟動龍鼓灘近岸填海和研究馬料水填海,計劃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尋求撥款,2027年或之前動工。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