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數據助抗疫 本地科研無間

2021年8月15日

抗疫之路漸見曙光,但科研人員不曾鬆懈,仍舊日夜鑽研,以期全面了解病毒,消除疫症。港大醫學院營運鴨脷洲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服務市民,並為針對新冠疫苗的研究收集數據,更順道讓醫護學生前來當義工,累積待人接物的經驗。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目前正進行多項有關新冠疫苗的研究,以期掌握疫苗的功效、副作用,以及對不同群組,例如兒童、青年和長期病患者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疫苗方案,例如混合疫苗和接種三劑疫苗等。

 

研究人員從不同地方蒐集數據,包括港大醫學院營運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前來接種的市民可報名提供血液樣本,為日後戰勝病毒出一分力。港大在接種中心設立研究站和小型實驗室,若有需要可即時在小型實驗室分離血清,再將之運往港大醫學院實驗室作進一步研究。

 

本地數據切合實況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高本恩督導部分研究。他表示,推行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都會展開抗體研究,以了解疫苗成效。在香港進行研究的好處在於香港是全球少數使用兩種技術平台疫苗的地方,研究員能同時蒐集到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和滅活疫苗的抗體數據。

 

此外,鑑於不同人種基因有別,免疫反應會有差異,各地實驗室測試方法也不盡相同,本港有必要收集本地數據,務求取得最精確的研究結果。

 

港大醫學院實驗室人員會對志願者提供的血液樣本進行多項化驗,包括測試抗體黏附病毒棘狀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區域能力、檢查抗體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部分樣本也會進行溶斑減少中和抗體測試,以了解抗體變化和疫苗效果。

 

接種中心除了收集研究數據,也是培訓場地;港大特地安排醫科和護理系學生向市民講解接種疫苗注意事項,鍛煉他們待人接物的技巧。

 

學生義工獲益良多

 

負責接種中心營運的港大醫療系統總監黃穎兒說:「接種者抵達時難免緊張,醫護學生以耐性見長,會詳細解答他們的問題,還提供疫苗資訊,輕易安撫對方。」

 

黃穎兒續稱,學生在接種中心的職責包括查詢接種者病歷、在休息區觀察接種者有否不適,有需要時也會為接種者量度血壓;這些經驗都有助他們日後與病人溝通。

 

醫科一年級生區同學說,在接種中心當義工讓他有機會處理將來在醫院或許會遇到的事情,預先汲取經驗。「有一次,一名只會說印尼文的外傭前來接種疫苗,但我不會說印尼文,她的電話又不能掃描二維碼,未能獲取印尼文資訊,最終隨機應變,費了一番工夫才令對方完全明白所有資訊。」

 

護理系四年級生許同學也認同這次義工經驗對日後的工作大有幫助。他認為,護士常與病人相處,必須明白病人需要,而在接種中心可以接觸不同人,訓練自己在短時間內了解他們的溝通方式,將來面對各種病人也應付自如。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