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疫成效顯著

2021年7月26日

自6月7日至今,香港已連續48天沒有錄得任何本地個案,疫情明顯受控。與此同時,疫苗接種率在過去一個月穩步上升,至今市民合計已接種了527萬劑疫苗,而已接種首劑疫苗的市民佔合資格人口44.6%。如接種率可以維持在較高水平,9月底可望達到七成,初步為香港築起免疫屏障。這個成績得來不易,我要感謝各防疫抗疫團隊的努力和市民的充分配合。

 

疫情發展及抗疫工作

 

過去一個月,世界不同地方,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疫情相繼反彈,且多涉及變異病毒株,因此香港亦須緊守外防輸入。在嚴格把關下和6月下旬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市面已回復相當程度的商業及社交活動,一些大型展覽亦如期舉行;然而疫苗接種率雖然穩步上升,但與理想水平仍有一定距離。平衡各項因素後,政府決定大致維持各項防抗疫情的措施,至下月再作檢視。

 

與此同時,為審慎起見,針對部分輸入個案的患者在離港前或回港後的所到之處,我們分別採取寧緊莫鬆的圍封檢測及強制檢測行動,以確保沒有病毒傳入社區。猶幸至今未見有輸入個案引致本地感染的情況。

 

在疫苗接種方面,我們欣見更多機構參與外展疫苗接種計劃,至今已涵蓋國際專業服務企業、地產發展商、金融機構、建造業界、公共事業機構、物管企業、學校、主題公園和地區團體等。此外,我們安排學校以團體預約形式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為的士及公共小巴司機提供一次免費身體檢查服務,消除他們對接種疫苗的疑慮等;提高私家診所為長者接種疫苗的津貼和接受長者無須預約可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由於長者感染新冠病毒的發病率較高,病情亦會較嚴重,社會各界必須齊心協力鼓勵長者接種疫苗。

 

科技抗疫

 

特區政府的防疫抗疫工作取得成效絕非偶然,除了市民同心抗疫外,亦要歸功於我們近年不斷推廣和支持的創新科技應用大派用場。以下是一些我們利用科技協助抗疫的例子:

 

病毒檢測

 

  • 病毒檢測是疫情防控十分重要的一環。從疫情於去年初爆發,我們就促成本地私營化驗所大規模引進檢測科技以提升檢測量,使最高檢測量由抗疫初期每日最多處理數千個樣本,增加至目前約每日十萬個樣本。事實上,香港已累計做了超過2,100萬次檢測,以每100萬人口計是位居世界前列,而相對於我們的確診個案數字,檢測量更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高1

 

  • 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和渠務署自去年起連同香港大學的跨學科團隊進行污水監測,並應用團隊開發的檢測技術,追蹤社區及個別樓宇的新冠病毒傳播情況。香港在污水監測方面的研發和實際應用在全球處於領導地位,技術亦日趨成熟。由去年底至今,已在全港抽取了近5,000個污水樣本進行驗測,抽出236幢污水檢測呈陽性的大廈進行強制檢測行動,找出了52個確診個案,不少是在該大廈仍未出現任何確診個案之前。現時全港有112個常規污水檢測點,每星期抽取近200個污水樣本以進行驗測,範圍包括530萬人口。團隊最近成功研發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快速地檢測污水中的變異病毒株,為社區疫情提供進一步的預警。

 

支援檢疫

 

  • 為支援強制家居檢疫措施,我們於疫情早期就開發了「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應用本地大學及科技初創公司研發的技術,配合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開發的藍牙電子手環,有效監察接受檢疫人士是否留在指定居所,大大減少所需的人手監察,同時保障接受檢疫人士的個人私隱。至今,「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配合電子手環已應用於超過54萬名接受強制檢疫人士。如此大規模應用有關技術是全球首次,亦成功展示香港的官產學研合作成果。海外已有超過40個經濟體查詢關於「居安抗疫」應用程式和電子手環的技術和經驗,有關設備和技術早前亦獲德國著名通訊博物館Museum für Kommunikation邀請提供作展示。

 

  • 針對疫情高峰時對檢疫設施的需求,我們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大幅壓縮興建檢疫設施的時間。自疫情開始以來,我們已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超過4,000個檢疫單位。中央援建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亦是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短短四個月內已經建成,提供可容納約820張病床的負氣壓病房,令香港醫療系統有充足的能力應對疫情。

 

支援個案追蹤

 

  • 在2020年11月推出的「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為市民提供便利的數碼工具自行記錄出行,同時保障用戶的個人私隱。為方便市民在進入特定場所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今年6月推出的「安心出行」2.0版本,加入電子疫苗接種及檢測紀錄功能,為市民提供多一個儲存疫苗接種紀錄及二維碼的工具,方便市民在有需要時展示。「安心出行」程式自推出以來下載次數已超過490萬,全港約有九萬多個公私營場地參與計劃。

 

支援資訊發放

 

  • 為讓市民掌握疫情資訊,由特區政府地政總署牽頭,與其他部門和資訊科技業界共同努力,於2020年2月推出互動地圖儀表版,提供的資訊包括確診個案、確診者居住/到訪過的建築物、送交病毒測試樣本的收集點、測試統計數字等。至今,互動地圖的累計瀏覽次數已超過5,500萬。

 

加強個人及環境衞生

 

  • 在疫情初期,市面上即棄口罩的供應嚴重短缺,我們利用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早前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的研發成果,委託研發中心統籌製造可重用60次的銅芯抗疫口罩。政府至今已向市民免費派發超過1,000萬個銅芯抗疫口罩。

 

  • 香港科技大學利用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的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發成果,研製出多層次殺滅細菌和病毒的塗層,噴灑在物料表面後會形成殺菌膜,殺菌期最長可維持90日。研發成果已轉化為創新產品,並獲不少學校、護老院及幼兒中心等採用。

 

  • 在政府資助下,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研發出「kNOw Touch無觸按鈕」電梯面板,只需簡單安裝在現有電梯上,便可透過隔空方式按動電梯,降低傳播病毒的風險。除了在多個公營及政府辦公大樓、以至添馬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安裝有關系統,生產力促進局現時已與電梯承辦商合作在大約50個地方安裝系統。此外,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亦計劃在轄下多個屋苑約200部電梯安裝有關系統。

 

疫苗研發

 

  • 政府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去年已批出合共1.7億元撥款,支持本地大學進行49項針對新冠肺炎的醫學研究,當中包括支持兩所本地大學開展四個研發疫苗的項目。其中,香港大學與內地合作研發的一款以鼻腔噴霧方式接種的疫苗正展開安全性一期臨床測試,是目前已獲准開展一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中最先採用鼻腔噴霧接種方式的疫苗。食物及衞生局及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將增撥約三億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及研究資助局去年及今年亦撥出3.5億元,支持與抗疫相關的科研項目。

 

結語

 

本屆政府重視創科發展,對創新科技應用已在抗疫上扮演重要角色,感到非常鼓舞。我們樂意與世界其他地區分享我們在科技抗疫方面的經驗。我最近以視像形式出席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就曾向其他領袖作出呼籲,希望大家加強合作,包括支持科技創新來應對疫情。

 

香港市民亦可為全球對抗疫情出一分力,就是盡快接種疫苗。只有透過接種疫苗,築起免疫屏障,我們才能逐步恢復跨境人員的往來。

 

1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testing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726日在網上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