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國家觀念 學校有責

2021年7月10日

尊敬的姜在忠董事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社長)、楊勇社長(紫荊雜誌社社長)、黃均瑜會長(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各位嘉賓、各位校長:

 

早上好。我很高興出席今年的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向各位介紹教育局在學校推展國民教育的工作。

 

世界各地的教育都重視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並視之為學校應有之責。香港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教育局在學校推動國民教育,實在是責無旁貸,希望年輕一代明白他們既是香港公民,更是國家的一員,與國内14億同胞血脈相連、休戚與共。

 

我們的國家在過去百年,曾經歷外強入侵的傷痛,對那些有切身經歷的先輩,曾飽受國土被侵佔的屈辱,無論生活有多困苦,他們也知道要愛國,願意為國作出貢獻,期望國家統一,更會為國家今日的成就而驕傲。年輕一代沒有這些經歷,所以不論內地或香港特區,推動愛國教育變得十分重要。

 

在香港,我們已經將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習宗旨之一,2012年政府曾經計劃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但最後不成功。雖然如此,政府繼續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方式推行國民教育,從未放鬆。本屆政府在上任後,立刻加強力度支援學校推行有關工作,讓學生在課程內外認識國家歷史、中華文化、經濟、科技、政治體制等各方面的國情和發展,增進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青年人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是我們的教育願景。

 

課程設置

 

我現在先講一講在學校課程推動國民教育的安排。歷史及文化教育是推動國民教育的重點工作,並應從小開始培育。我們的幼稚園教育課程從小開始培養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及作為中國人的身分。小學方面,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重視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國家、民族的感情,同時建立文化自信。常識科設有國民身分認同與中華文化的學習範疇,讓學生認識《基本法》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並培養欣賞國家歷史與文化的情懷。中學的課程重點包括加強價值觀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強化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學習。

 

政府在2018年9月落實了中國歷史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並修訂課程內容,古今並重,增加近代中國歷史比重,中三主要是學習清末變法至香港回歸的百年歷史,讓學生整全有系統地認識國史國情,培養國民身分認同,新課程已經在2020年9月在中一級開始逐級推行。課程發展議會於去年10月成立的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正就如何優化價值觀教育,包括更新現行相關的課程架構,加強國民教育、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等元素及建議推行策略等,與教育界作深入討論,並向教育局提出建議。

 

「一國兩制」是香港的憲制基礎。教育局過去幾年,大力推動《憲法》與《基本法》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香港的憲制秩序,並在此基礎上,因應《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我們今年陸續公布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及15科相關科目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闡述現存於中小學課程內有關國家安全的課題、教學重點和學習元素,讓學校自然連繫、有機結合科目內容及教學安排,幫助學生清楚明白香港特區與國家的關係,學生自己作為國家的一分子,有責任守法守紀、愛護國家、共同維護國家安全。我們也於今年成功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將該科重新命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定於今年9月開始在中四級推行。公民科的「『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課題,對於學生認識「一國兩制」的內涵和實踐,以及國家的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明顯的裨益。公民科更會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讓學生透過親身經歷,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培養國民身分認同。教育局會加強教師培訓及教材支援,安排視學及課程探訪,並為教科書把關,協助學校管理層履行監察教學的責任,使新科目順行推行,並符合訂定的課程宗旨及目標。

 

學與教資源

 

我們已經為中、小學製作了多元化的教材和學習材料;增潤初中「《憲法》與《基本法》」獨立單元以涵蓋國家安全教育;也派發了三套有關「回歸事件簿」、「人權與法治」和「《憲法》和《基本法》」的海報資源套。我們也在網上提供與《憲法》和《基本法》及中國歷史相關的自學課程、線上遊戲等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育局亦正製作公民科的學與教資源,並逐步推出,供教師參考。

 

教師培訓

 

教師質素毫無疑問影響課程教授的成效,而價值教育更需要教師以身作則,作為學生楷模。教育局正與師資培訓大學商討如何加強職前師資培訓,包括有關教師品德和操守、歷史教育、《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內容,並持續就這些內容為現職校長和教師安排培訓課程;嚴肅跟進不稱職教師,取消嚴重失德教師的資格。由本學年開始,新入職教師、在職教師及擬晉升教師必須參與核心培訓課程,當中已加入與《憲法》、《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有關的內容。自去年11月起,已經有約一萬名中小學教師參加了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網上研討會。

 

教育局也為不同科目教師舉辦各類型內地專業交流活動,加深他們對內地最新發展,如「一帶一路」、大灣區的認識。我們更為新入職教師提供内地學習團,作為核心培訓課程的一部分。

 

學生活動及學生內地交流計劃

 

除了課程的知識,學生的親身經歷及體驗更能培養他們對國家的情感,所以我們組織大量多元化的學生活動和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包括《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國家憲法日網上問答比賽、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中華經典名句推廣活動等,這些活動很受學生歡迎、反應踴躍。《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在今年推出,透過專題講座、國情電影欣賞、參觀、內地學習團等活動,培養學生成為推廣《基本法》的領袖。

 

在內地交流活動方面,教育局每年提供約十萬個交流名額,行程遍及內地各省市,內容涵蓋文化、歷史、經濟等不同主題,以及國家的發展策略,幫助學生加深了解國家的發展和與香港的緊密關係,建立國家觀念。此外,有超過730所香港學校已與內地學校締結成1,900多對姊妹學校,促進兩地學校交流。我們相信由學生親身體會令他們反思更為深刻,有利慎思明辨,減少偏見。

 

工作展望

 

各位嘉賓,除了以上所說的各項工作,我們也重視推廣中華文化。作為愛國教育的重點,文化是維繫國家、民族團結的重要根基;文化強盛,可加強我們的國民身分、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中小學的學習宗旨已涵蓋中華文化的元素,而教育局會在不同層面加強推廣,在學校及社會建構珍視中華文化的氛圍。此外,我們會從初小加強文學經典的學習、在課程內增加經典篇章。

 

學校應該繼續安排讓學生多認識國家歷史、發展、國情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並讓學生多從國家角度理解和思考問題,慎思明辨,孕育愛國心。最近航天科學家團隊訪港到中學的進校園講座,便是極佳的愛國教育活動。我曾出席中國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分享其個人寶貴經歷的一場講座。戚院士傳遞航天精神背後的堅毅不拔、艱苦奮鬥,以及團隊盡力成就中華民族偉大使命的感人故事,最能激發同學們的愛國情懷。

 

國民教育需要全校參與,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鼎力支持,與學校並肩攜手持續推動國民教育,營造愛國的社會氛圍,這是未來教育青少年工作重中之重。教育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須持之以恆,同心合力,我相信我們必定可以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愛國愛港的情懷,以及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最後,我借用國務院在2019年頒布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文件中的兩句話「固本培元,凝心鑄魂」,作為總結教育局推動國民教育的願景。我期盼我們的社會能夠在經歷動盪後,回歸平靜,成為杏園芳圃,成風化人;我們的學生發自內心愛護自己的國家民族,珍視自己的歷史文化,為祖國的昌盛,為香港的繁榮,自強不息,不懈奮鬥。

 

多謝各位。

 

(以上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7月10日在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的主題演講全文)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