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擴建有助初創發展

2021年5月9日

早前聽同事推介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主角們對創業充滿熱情,也道出經營初創的辛酸,我們談到香港一眾初創企業,創辦人也為實踐心中的信念而奮鬥。我作為局長亦不時反思,如何更有效、更適切地幫助香港初創成長,讓他們在創科路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作為香港兩大初創搖籃---數碼港及科學園,每年孕育出不少初創企業,也成功建立一個多元、蓬勃的創科生態系統。有朋友或會問,究竟兩者有什麼分別?數碼港主攻數碼科技,並以應用科技為主,例如金融科技、保險科技、大數據、電子競技、數碼娛樂等,而科學園則重點吸引深科技的公司,如生物科技、精密工程、機械人技術等,兩者各有分工,也互相協作。

 

目前數碼港園區公司有約800間,涵蓋着金融科技、智慧生活、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網絡安全,亦包括近年冒起的電競及數碼娛樂,相關公司就多達140間,當中有遊戲開發、電競技術應用、虛擬實境平台裝置、遊戲出版平台等。

 

數碼港發展多年,成績又如何?現時香港有八隻獨角獸(估值逾十億美元的初創公司),一半來自數碼港,有物流公司、金融科技、旅遊平台等;全港僅有四間機構獲發虛擬保險牌照,全都來自數碼港社群;香港首兩間獲金管局發牌的虛擬銀行,亦是數碼港成員。數碼港是全港最大的金融科技生態圈,在全港700多間金融科技公司中,近400間也是來自數碼港。

 

融資方面,數碼港2016年成立二億元的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為園區的初創提供早期融資,推動香港創業投資生態發展。數碼港跟共同投資者的注資在2017年的比例為1:4,到去年2020年的比例已增加至1:13,換句話說,數碼港投放一元,就換來13元私人投資,成績亮麗。歷年來,數碼港初創企業融資超過150億元,共有20間企業成功合併收購,180間公司進攻海外市場,實在可喜可賀。

 

數碼港亦多方面培育人才,如舉辦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培養金融科技人才;同時為本地青年人安排到數碼港的公司實習,親身讓他們了解金融科技、智慧生活及電競相關工種;另外亦有數碼港學院,進一步培育初創企業、從業員及年輕人。

 

數碼港現有四幢辦公室大樓,當中辦公室的租用率長期達九成,Smart-Space共用工作間更接近爆滿。 以我所知,現時報名參加數碼港培育計劃的初創企業數目越來越多,由2011年前每年少於100間,到近年超過600間,惟由於空間有限,每年最多只能招收約130間初創企業。不少具潛質的企業,因為地方有限,未能加盟,空間不足確實有礙初創發展。

 

因此,數碼港建議利用海濱公園西北面一塊約1.6 公頃的用地興建數碼港第五期,大樓十層高,提供約66,000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其中辦公室及共用工作間佔36,000平方米,辦公室料可容納100間科技公司,共用工作間則可容納750間初創及培育公司。數碼港預料項目落成後,辦公室及共用工作間的總樓面面積將增加約30%。大樓亦有數據服務平台、多功能會議廳及配套設施、以及讓初創展示產品的智慧生活示範廳和體驗館。

 

可能有市民會擔心,擴建後會否影響毗鄰的海濱公園?事實上,擴建計劃會一併優化海濱公園。海濱公園日後將佔地4.8公頃,相等於四分一個維多利亞公園,當中會有海濱長廊、加設可供寵物使用的設施及服務、5G 連接網絡的智慧設施,並會重新鋪設草皮等。

 

數碼港擴建對初創是一大喜訊,並可創造機遇,預計將帶來每年逾32億元的直接及間接利益,以及6,100個就業機會。

 

數碼港不但孵化孕育初創企業,也在成長路上扶持一把,包括提供資金、場地、人脈和各項支援。全球各國在創科上都力爭上游,香港也要不失時機開拓發展空間。我希望各界都支持本地初創發展,支持數碼港擴建,讓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與科技結合,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

 

最後,順祝各位母親節快樂。

 

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59日在面書專頁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