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恒網誌談上任一年感想

2021年4月22日

上任之時,我表示會以人才、協作、溝通三個重要元素,構建「創科之橋」,推動創科發展,從而促進經濟,改善民生。時光匆匆,轉眼一年。儘管過去一年極不容易,但初心不忘,我與團隊本着迎難而上的精神,致力做好有關工作,以期創科產業、創科人才能脫穎而出,推動香港向前。

 

年輕人是香港未來創科發展最重要的原動力,因此一定要讓他們有機會實踐所學,方能順利進入職場,獲得足夠經驗,在創科領域發光發亮。過去一年,我們致力推動培養科技人才,全方位涵蓋小學、中學、大學以至職場。今年財政預算案下推出「奇趣IT識多啲」,把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延伸至公帑資助小學,好讓學生從小接觸如編程、邏輯思維,以及認識最新的科技發展如人工智能、機械人等,為將來融入知識型經濟和數碼社會發展作好準備。

 

有坊間朋友反映,很多STEM科技、工程學生畢業後沒有選擇於創科範疇發展,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對創科工作的理解不足。所以我們去年6月以先導形式推出創科實習計劃,資助大學修讀STEM課程的本科及研究生(每月獲得10,500元),好讓他們於就學期間到創科機構實習。有見計劃叫好叫座,我們已決定把計劃恆常化,全力支持同學透過創科實習加強歷練。職場方面,我們於去年7月把研究員計劃和博士專才庫整合為研究人才庫,給僱主更大彈性以政府資助連續三年聘用畢業生進行研發工作(博士畢業生每月32,000元津貼額,碩士畢業生每月21,000元,大學本科畢業生每月18,000元),協助企業吸引人才在創科領域發展。

 

創科發展本就是一場人才比拼,而匯聚國際科研人才更是其中重要一環。我們的科研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首兩個平台聚焦於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首批約20間研發中心於今年首季開始在科學園陸續啟動,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科研中心的地位。我們亦會以20億元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資助大學吸引國際知名STEM學者和其團體來港任職。我們會不斷推動優化培育和匯聚人才的工作,如今年年初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招聘職位中過半數是創科崗位,內地科創發展一日千里,這新計劃為有意親身感受內地發展的青年,提供難能可貴的經驗。首屆城市創科大挑戰、創新斗室的落成,亦有助人才培育與交流。

 

人才培育以外,創科發展亦必須得力於協作。創科從來不是單一範疇,必須結合不同產業,才有效推動經濟發展,改善市民生活,創科本身才可以持續發展。所以良好的公私營協作,包括政府與業界的互動、業界之間的交流合作,及政府內部不同部門的協作,各持份者同心同德以科技優化服務、改善民生,才可讓創科在香港落地生根,發展事半功倍。

 

如2020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智慧鄉村先導計劃,就是我們和鄉議局共同構想出來的。鄉議局主席和村代表向我們反映鄉郊面對的困難,如上網問題、交通特別是鄉郊道路狹窄容易堵塞的情況、非法傾倒、山火、水浸、如何可以更有效安排船隻接載遊客以發展鄉村經濟、希望讓居住偏遠地區的朋友特別是長者也可更便捷地享用醫療及政府服務等。我當時聽了大家的意見後立即和同事起草設計不同的科技方案,改善有關問題。事實上,發展科技的原意就是讓大家生活得更美好。能夠以科技協助居民改善生活,同事們都非常興奮,全力參與策劃,很快就落實了不少科技方案。鄉議局不只提出意見和建議,更大力協助我們試行及促進落實不同方案,包括動員鄉公所和村公所支持我們裝置及提供Wi-Fi服務、建議某些鄉公所試裝網絡和電子支付設施以推行遙距醫療服務;協助在某些路段試行智能交通系統紓緩路面單線雙程或假日堵塞情況;和以機械人及人工智能偵測及提示郊野公園山火等試點計劃。我十分感謝鄕議局各好友的意見和協助,並充分感受在各方協作下,香港可以變得更美好,科技創新在其中也可作出甚大貢獻。

 

業界的參與協作亦對香港科技抗疫的工作發揮着重大作用。如去年11月推出的「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我跟團隊約見飲食界、零售界、美容美髮界、酒店界、物管界等不同業界組織代表,解釋「安心出行」的運作,聽取業界意見和鼓勵應用,很高興眾多業界一呼百應,積極協助我們推廣「安心出行」之餘,部分如的士業界更與我們攜手研究其他方案及科技,以掃描車廂內黃色車牌號碼或直接輸入車牌號碼,解決難以在18,000輛的士上張貼不同二維碼的困難。

 

激勵政府內部群策群力、加強協作,開放更多場景,應用更多科技,亦是我「協作之橋」的信念。去年上任時疫情纏繞,我們同事不眠不休尋找及研發各種科技方案協助抗疫,我們的部門如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和大學及科研機構,就在極短時間內設計及推出支援強制家居檢疫使用的電子手環配合地理圍欄技術的手機應用程式,並配合眾多部門開發支持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預約和登記系統、「回港易」預約名額及轉碼、疫苗接種預約系統和電子針卡平台等。我喜見現時不同部門經常積極主動向我們查詢更多幫助抗疫和改善民生服務的科技方案。就我們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以鼓勵部門應用更多新科技的「科技統籌(整體撥款)」計劃,亦得部門踴躍支持。計劃至今已支持99個由31個部門提出的應用科技項目或研究,撥款總額約5億元。

 

我上任時曾說過,會積極與各界溝通,做好「溝通之橋」。過去這一年,我接受69次傳媒訪問,出席八場記者會加14次standup,期望能通過與傳媒朋友的直接對話和溝通,在他們的協助下令公眾更明白創科的工作,更好地解釋及交代政策理念和最新進展;我亦嘗試以更貼地和生活化的形式,如化身YouTuber等,拉近和市民的距離。我和團隊亦馬不停蹄與業界密密會面,每隔數周亦會走訪不同的初創企業、大學科研團隊、業界組織等,了解業界的發展及需要;而立法會議員亦是我們非常重要推動創科發展的夥伴,與議會保持良好溝通,亦是當中的重中之重。就最近剛獲通過的河套撥款,從事務委員會階段開始至財委會,我們與立法會內不同黨派會面共16次,向他們解釋撥款的理據,釋除疑慮並盡量吸納他們的建議以優化方案。在未來日子,我會再接再厲,繼續做好解說工作。

 

隨着《十四五規劃綱要》出台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央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創科正迎來黃金發展機遇。我們要借助疫情新常態下數碼化加速之勢,香港落實完善選舉制度後社會重回正軌之利,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加快融入大灣區的發展步伐,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為香港創科開展新篇章。我期待與各方好友及持份者,持續加強協作,保持緊密溝通,共同培育人才,為香港「創科之橋」一起努力,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以上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4月2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