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年中發表長遠減碳策略

2021年2月7日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已預告政府會盡快制訂長遠減碳策略。早前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宣布,香港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政府會在今年年中發表實現這個目標的長遠策略。

 

事實上,我在過去幾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投放資源在環境保護和優化城市建設,以改善城市環境和空氣質素,讓香港成為更宜居的城市。同時,亦透過綠色金融服務和其他政策措施,從多向度建構和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創造就業。

 

就以去年財政預算案為例,我在環保方面便投放了超過100億元,當中包括了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淘汰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輛、電動渡輪試驗計劃、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延長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和廢紙回收等,相關的措施正在逐步落實。

 

電動車

 

推動汽車及輪船等減少排放是改善空氣質素的重要一環。為了推動電動車普及使用,去年預算案撥出20億元、以先導計劃方式,資助合資格的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充電的基礎設施。去年12月推出計劃至今,已有超過120個屋苑提出申請,涉及共36,000個車位,相等於約一成全港相關車位。

 

推動電動公共小巴試驗方面,去年財政預算案撥款8,000萬元推行試驗計劃。環保署已發出了規格要求和指引,相關部門正進行前期籌備,預計會資助約40輛電動公共小巴在不同地區試用。

 

除了推動電動車,逐步淘汰仍然在使用的高排放量柴油商業車,包括貨車、非專利巴士及小巴等亦相當重要。去年的財政預算案預留了71億元為受影響車主提供資助。環保署已在去年10月推出這個資助計劃,逐步淘汰現有約40,000輛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輛。

 

電動渡輪

 

至於在維多利亞港內試驗電動渡輪方面,我們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並聘請顧問制定設計方案,預期今年會就渡輪建造進行公開招標。我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已為此預留3億5,000萬元,以全額資助港內四條航線的渡輪營辦商建造四艘全新電動渡輪和配套的充電設施,以及24個月試驗期內的相關營運開支。

 

事實上,環保署已透過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試驗兩艘天星小輪使用柴、電混能綠色渡輪。第一艘油電系統驅動的綠色渡輪Morning Star曉星,歷半年改裝後已於去年9月啟航,遊走於尖沙咀、灣仔和中環。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實現碳中和,須多管齊下,並需利用創新科技推動。就此,去年財政預算案撥款二億元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Green Tech Fund),以加強推動深度減碳和環保科技研發及應用,並創造綠色就業。基金在去年12月中正式開始接受申請,優先考慮支持的綠色科研主題包括:減碳、節能、減廢、綠色運輸,以及空氣和水質素等。

 

清潔生產伙伴計劃

 

政府透過清潔生產伙伴計劃鼓勵港資工廠採用更環保的清潔生產技術,協助他們節能減排,改善大灣區整體環境質素。計劃已推行約十年,共資助了約2,300家港資工廠,每年為區內減少了超過38,000公噸空氣污染物、1,900萬公噸污水的排放,以及節省超過18,000太焦耳的能源及超過20億元的生產成本。我去年再預留約三億元,把計劃延長五年至2025年3月,預計資助新項目超過1,000個。由去年6月開始接受新申請至今,已批出超過100個項目。

 

廢紙回收

 

去年財政預算案承諾每年預留不少於三億元推行廢紙回收服務計劃,推動本地廢紙回收支持循環經濟,並藉此協助穩定本地廢紙回收量和價格。去年9月,環保署透過公開招標,以服務合約形式聘請了17個承辦商,在全港提供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對最前線的人員而言,廢紙回收價亦穩定下來,由最低時的約三毫一公斤回升至約一元一公斤。

 

近年在全球各地一再出現極端天氣,影響各地民眾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也影響了企業的經營,足以反映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影響。環球不少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都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相繼訂出碳中和的目標。本港亦力爭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特區政府正在考慮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去年有關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的建議,今年年中將發表我們的長遠策略。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整體社會對環境與氣候加深認識,市民大眾的起居生活,以至社會經濟活動都需要作出調整,從而透過系統性的變化來推動可持續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這不單會影響個別的產品和服務,更將影響到產業鏈和產業群結構,因而造就新的商機和新的就業機會,我們必須好好把握這股綠色浪潮帶來的發展潛力。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