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空氣質素明顯改善

2021年1月8日

環境保護署表示,在政府多年來持續推行減排措施,以及和廣東省合作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下,本港整體空氣質素明顯改善。

 

該署指出,1999年至2020年期間,一般空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從最高濃度水平下降43%至80%,這些空氣污染物於2020年本港整體年均濃度符合空氣質素指標。

 

煙霧方面,本港空氣低能見度的時數從最高位大幅改善78%。

 

路邊二氧化氮雖已大幅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去年平均濃度超出空氣質素指標限值。

 

商業車輛包括貨車、巴士、小型巴士和的士雖然只佔整體車輛數目約20%,卻是路邊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頭。因此商業車輛會繼續是政府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的重點對象。

 

空氣中的臭氧仍然呈長期上升趨勢,環保署表示,臭氧是複雜的空氣污染問題,也是區域性問題,指臭氧非從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

 

近年本港臭氧濃度上升,除因區域背景臭氧水平偏高外,本地車輛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也會間接導致路邊和市區的平均臭氧水平上升。環保署表示會加強管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強化區域合作和科學研究以處理臭氧問題。

 

粵港雙方已開展《2020年後區域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和濃度水平研究》,以制訂至2030年的減排目標。

 

為針對區域臭氧問題,粵港澳三地政府今年會共同開展為期三年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以深入了解大灣區內臭氧前驅物的來源、臭氧的成因、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的特性。

 

此外,粵港兩地政府會分階段在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中加入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實時監測,特區政府也將設置激光雷達,實時測量高空臭氧、粒子濃度和氣象數據的垂直和立體分布,追蹤空氣污染物在香港傳輸的情況,以助制訂有效減少臭氧污染的政策。

 

政府今年首季會發表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稍後也會更新香港清新空氣藍圖,繼續為改善本港空氣質素作長遠規劃。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