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11月 永不言敗

2020年12月28日

11月下旬開始的新一波疫情,在12月中似乎已到達高峰。政府嚴格執行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成效逐步顯現,每日確診個案數字雖有反覆,但已呈下降趨勢。然而,相對上一波疫情,疫情緩和速度明顯較慢,是否有流行病學上的原因仍有待專家論證,但據我們觀察,市民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的意識明顯比以往為低,抗疫疲勞恐怕是疫情揮之不去的原因之一。我強烈呼籲市民繼續居家抗疫,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前線的抗疫人員。

 

疫情發展

 

在11月下旬開始的新一波疫情,在11月底及12月上旬惡化,確診個案在高位徘徊,每周確診個案均超過600宗,共有八日每日確診個案超過100宗,絕大部分為本地個案,當中相當部分源頭不明,在部分日子源頭不明個案佔本地個案超過四成。隨着政府自12月10日起將社交距離措施收緊至上一波最嚴格的水平(即7、8月),個案數字近日開始緩慢下降,希望趨勢可以持續。若以平均個案數字計算,新一波疫情的高位較上一波為低,但疫情在高位橫行一段較長時間,回落速度亦較為緩慢。

 

這一波疫情相對較難遏制看來有多重原因,但其中一個是頻密的社交接觸,導致一個涉及超過730個確診個案的唱歌跳舞群組,令病毒在短時間及多個場所爆發,並深入各社區,包括超過20個住宅大廈及屋苑出現個案群組,而當中又可能涉及環境傳播,令防控疫情面對更大挑戰。另一方面,市民經過連月抗疫,遵守社交距離措施的意識明顯有所下降,即使疫情嚴峻,市面仍有大量人流。市民使用八達通出行的情況顯示,在新一波疫情中,或許因其間是冬至和聖誕節日,市民減少出行的程度明顯較上一波疫情為小。當中出現確診者擅離醫院、樓上酒吧違規營業、部分市民無視限聚令等不負責任的行為,令抗疫工作百上加斤。

 

抗疫工作

 

新一波的疫情再次影響各行各業,打亂了市民出行計劃和親戚朋友的節日相聚,大家對政府抗疫工作有所不滿,我完全可以理解,亦不斷總結經驗,務求盡快遏止疫情,並在11月25日發表的2020年施政報告中承諾,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達至「清零」。

 

在外防輸入方面,我們全面檢視了從外國回港人士經機場抵港的安排,並引入多項加強措施,包括由專人以咽喉和鼻腔合併拭子採樣;為旅客進行快速檢測,縮減旅客的等候時間及減低等候期間的感染風險;安排專車把旅客送到指定檢疫酒店接受檢疫;因應在英國及南非出現傳播力強的變種病毒,限制曾逗留當地的人士登機來港,以及延長強制檢疫期,並在檢疫期內增加旅客須進行的檢測,以防有漏網之魚,既做到閉環式管理,也可說是寧緊莫鬆。我在12月26日就親自到機場檢視每一個環節,確保達致滴水不漏。

 

在內防擴散方面,我們除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外,亦修例賦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限制接受強制檢測人士的活動,直至處所內所有人士已完成檢測;利用私營化驗所增加的檢測量,提升須檢必檢、應檢盡檢和願檢盡檢的規模和範圍,並加強執法行動,包括首次就強制檢測公告進行執法行動,以及由民政事務總署作為會所的發牌機關檢控一個涉及唱歌跳舞群組的處所。

 

各項主要措施按時序簡列於下表︰

 

日期

事件

11月29日

全港幼稚園及中小學暫停面授課堂及校內活動直至學校的聖誕假期開始;其後延至明年1月10日

11月30日

政府宣布由12月2日起,除了提供緊急和必須公共服務的人員外,僱員留在家中工作

12月2日

政府進一步公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包括晚十朝五禁堂食,餐飲處所每桌限坐二人;關閉卡拉OK等場所;禁止群組聚集人數上限二人;取消豁免宗教活動和本地遊旅行團;規定餐飲處所及表列處所展示「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等

12月8日

政府修例賦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限制接受強制檢測人士的活動或封鎖有疫情爆發的處所,直至處所內所有人士已完成檢測而有關檢測結果已獲確定

12月10日

政府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食肆晚六朝五禁堂食、宴會人數上限降至20人、關閉所有表列處所等

12月11日

違反群組聚集、在公眾地方未有佩戴口罩、不遵從強制檢測指示/公告的定額罰款由2,000元提高至5,000元;違反後兩者的最高罰款亦增至一萬元

12月11日

政府公布已與兩間疫苗製造商達成預先採購協議,涉及1,500萬劑疫苗,首批100萬劑最快明年1月送抵本港

12月18日

要求於12月2日或之後從中國以外地區抵港的人士在完成14天檢疫後,仍須於到港後第19天或第20天接受病毒檢測;其後進一步要求該等人士必須在確定檢測結果前留在居所或指明的檢疫地點

12月22日

指定檢疫酒店計劃全面實施,共有36間酒店參加

12月23日

政府訂立規例,為引入符合安全、效能及質素要求的新冠疫苗作緊急使用提供法律框架。政府同時公布已與第三間疫苗製造商達成協議,為香港供應750萬劑疫苗,亦籌備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和建議成立保障基金為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人士提供支援

12月24日

因應英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出現傳播力較強的新變種病毒,所有於登機當天或之前21天曾逗留英國超過兩小時的人士,將不會獲准登機前來香港

12月24日

執法部門在沙田乙明邨明恩樓就強制檢測公告進行首次執法行動

12月25日

政府進一步收緊檢疫安排,要求所有於到達香港當天或之前21天曾在中國以外地區逗留的抵港人士,均要在指定檢疫酒店強制檢疫21天;所有曾逗留南非超過兩小時的人士亦不會獲准登機前來香港

 

全力籌備疫苗接種

 

雖然疫情嚴峻,但過去一個月亦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多隻已進入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的疫苗已獲准緊急使用,而我們經過連月的努力,亦已與三間疫苗製造商達成預先採購協議,為香港提供2,250萬劑使用不同技術平台的疫苗,預計首批最快明年1月就會抵港。雖然我們仍要審視疫苗的臨床研究數據,根據新訂立的規例認可疫苗在港作緊急用途,但觀乎其他國家的情況和專家的意見,我們對已購買的疫苗可安全及有效使用有信心,亦呼籲市民踴躍接種,除了保護自己外,亦將有助令香港走出「疫」 境,讓市民重過正常生活。

 

鑑於接種疫苗對抗疫的重要,政府不敢怠慢。雖然疫苗未抵港,我們已展開籌備工作,包括已制定讓疫苗在香港緊急使用的法律框架;委任了法定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就個別疫苗向政府提供意見,亦成立了專責工作組,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領導,並邀得兩位前衞生防護中心主管和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加入為專家成員,共同籌備規模龐大的政府疫苗接種計劃。我感謝上述兩批專家在這個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這個重要抗疫工具出謀獻策。

 

誠然,新冠疫苗研發期只有短短幾個月,市民對疫苗安全性存疑是人之常情。我們絕對尊重市民是否接種疫苗和何時接種疫苗的選擇,但必須強調任何疫苗,不論產地或製造商,在香港使用前都已經過大規模的臨床測試,並經獨立專家詳細審視有關數 據。在市民接種後,我們亦會設立機制持續監察疫苗有否引起副作用。正如專家指出,數據顯示疫苗引起副作用十分罕見,相比感染新冠肺炎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接種疫苗的好處遠比風險高。我呼籲市民以科學態度看待疫苗,配合政府將制定的群組優次積極考慮接種。

 

堅持抗疫 永不言敗

 

綜觀全球,疫情發展仍然是極為嚴峻。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字,至今全球確診個案已接近8,000萬宗,死亡人數超過170萬,而且數字仍在快速上升。不少國家包括歐美等地,正面對疫情開始以來最嚴峻的情況,需要實施封城、禁足、鎖國等極端措施。以香港的社會制度和環境,我們必須依靠市民在未來一段時間保持警覺,嚴守防疫抗疫紀律,方能有效控制疫情。

 

當我們感激各國科學家分秒必爭地研發疫苗,為持久的抗疫戰帶來曙光的同時,也請每位市民為數以千計的醫護和前線抗疫人員打氣,只要大家克服抗疫疲勞,避免聚會,減少出外,就已是和他們在抗疫路上同行,一起走出「疫」境的黑暗。

 

還有幾天就踏入2021年,我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事事稱心滿意。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2月28日在網上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