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審批流程 加快房屋供應

2020年12月20日

每個發展項目,例如房屋發展項目,由「生地」變「熟地」以至住宅落成,過程均需符合規劃、建築物管制及土地行政等方面的法規,並由相關部門審批。不同的監管制度各有不同的目標和重點,隨着時間演變,制度之間或有重複及可簡化的空間。

 

發展局於2018年成立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研究如何統一及理順各項審批標準,力求精簡審批流程。今年的施政報告更提出擴闊督導小組的組成和工作範圍,進一步加快土地發展程序。今次,我特別邀請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甯漢豪及首席助理秘書長(規劃及地政)蔡雪蓉講解督導小組的工作,而業界成員亦會分享精簡措施如何加快項目審批。

 

落實多項精簡措施

 

在過去兩年多,發展局與轄下規劃署、地政總署和屋宇署三個部門積極研究在不影響部門各自的法定程序和技術要求下,理順審批發展項目的安排和流程。至今,督導小組已落實涉及七個課題的多項精簡措施,涵蓋建築物高度限制、綠化上蓋面積要求、園境要求、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內樓宇間距和樓宇後移的要求、地契內設計及布局條款的應用,以及非建築用地的限制。

 

強調與業界互動

 

甯漢豪說,以上課題皆涉及審批過程中一些實際操作的問題,對負責推展項目的專業人士來說,尤其貼身。對審批部門來說,要跳出既定做法亦屬挑戰。在整個檢討過程中,督導小組要與業界充分溝通,務求措施到位,既有效加快項目的審批,亦不影響對發展項目的管制。

 

加大加快房屋供應

 

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指出,土地發展不單牽涉發展局轄下三個部門的審批,要加快的除私人項目,政府牽頭以公營房屋為主的發展更需要壓縮發展時間表。督導小組的組成將擴闊,以納入發展局以外的部門。

 

甯漢豪說,小組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連同其他審批部門,例如運輸署、環境保護署,全面檢視發展審批程序、理順各項發展相關規定,例如檢視各項技術評估的要求是否清晰和合宜,或研究在平衡風險後讓部分程序同步進行等,務求讓房屋項目盡快上馬和落成,加大加快房屋供應。

 

避免不同部門重複審批

 

就精簡措施如何令項目審批加快,蔡雪蓉以鴨脷洲一幅早前賣出的地皮作說明。該地皮已落實了不少精簡措施。就建築物高度限制而言,由於規劃署已在分區計劃大綱圖上,為這幅地皮所在的區域訂立日後發展需遵守的建築物高度限制,因此無須在地皮地契上加入這項條款,以後亦由規劃署全權負責,避免規劃署和地政總署重複執行管制。此外,地皮地契內有關樓宇間距和樓宇後移的條款亦已交由屋宇署全權負責審批,申請人無須就此尋求地政總署的審批,節省時間和程序。

 

新作業備考供業界依循

 

另外,該幅地皮地契沒有包括設計及布局條款(Design & Disposition Clause)。在精簡措施下,高密度住宅或商用樓宇(例如該幅鴨脷洲地皮),不論規模大小,一般無須加入這條款。不過,蔡雪蓉補充,有些地皮地契(例如低密度住宅地皮)仍需包括這項條款,以作有效管制。就此,地政總署已發布新作業備考,詳列有關條款所需審批時間及程序。

 

地政總署特設組別審批圖則

 

除了理順部門之間的安排,有關部門均各自就精簡審批作出改善。地政總署2018年11月成立專責處理和批核建築圖則的特別組別,提高審批新發展項目圖則的效率。該署亦推出工作坊,讓業界人士在正式提交圖則或其他申請前,就基本原則與部門同事交流。

 

屋宇署、規劃署邁向數碼化

 

另外,屋宇署正開發一套電子資料呈交及處理系統,接收和處理建築圖則和相關申請。新系統除可加強各部門與申請人的溝通,亦希望鼓勵業界應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並方便部門引入電腦程式,以簡化私人發展項目的審批程序。規劃署亦一直積極配合數碼化的趨勢,特別發放數碼化的現行法定圖則和城規會文件等資訊,給予公眾免費使用,方便他們準備規劃申請、進行研究工作等。

 

業界回應

 

業界一般對政府進一步精簡發展項目審批流程表示歡迎。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余烽立分享說,自從政府推出精簡措施後,業界在規劃或設計發展項目時,更能掌握各項管制要求的細節和審批標準,遇有問題亦一般只需向一個部門查詢,令審批過程變得清晰、快捷,有助申請人更快定下設計方案、發展規模等,從而令房屋供應或其他發展得以加快完成,盡早為市民提供房屋和其他設施。

 

雖然精簡發展項目的審批流程殊不容易,但觀乎過去兩年多的經驗,我有信心只要在各部門及業界攜手協力之下,我們將可更全面地檢視發展審批程序、理順各政策局及部門之間與發展審批相關的規定,以簡化審批流程,加大加快房屋供應。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2月2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