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雙循環 便利積金投A股

2020年11月13日

在目前世界的大變局下,國家將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內地的資本市場亦因此不斷提高開放水平,以更好地滿足境外投資者的需求。今年6月,人民銀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取消了QFII及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多個部委亦於9月聯合發布了適用於QFII及RQFII的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從降低准入門檻、穩步有序擴大投資範圍及加強持續監管三方面作出制度及監管優化,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隨着內地資本市場不斷改革發展和開放,財庫局與監管機構一直審視和檢討與此相關的監管規例。其中,香港的強積金計劃目前已有一定程度投資於內地的A股(截至2020年9月30日佔強積金總資產1.12%,約110多億港元),但由於內地交易所未納入積金局的核准證券交易所名單,因此與其相關的投資以及其他證券累算不能多於基金淨資產值的10%。早前我跟業界交流,聽到意見認為A股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應被納入核准證券交易所的名單。在與積金局協調及作出研究後,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將上海及深圳交易所納入積金局核准證券交易所名單的條件已經成熟,相關修訂亦已於今日刊憲,即時生效。修訂將為強積金投資管理人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在符合相關監管規例及基金產品設計框架的情況下,可增加投資在內地交易所掛牌的股票,令強積金資產有更多元的投資機遇。

 

談到內地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不得不提的當然是多個互聯互通計劃。今年以來滬港通及深港通的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超過900億元人民幣,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則超過230億港元。債券通方面,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達195億元人民幣,境外機構透過債券通等渠道持有境內債券的數量已近三萬億元人民幣。除了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內地資本市場外,互聯互通計劃亦促成了多個國際指數納入A股及境內債券,為國家的金融高水平開放作出了貢獻。展望未來,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路相信會越走越寬,而香港作為採用國際市場監管及營運標準的連接人角色也會越來越重。早前我隨行政長官訪京會見部委時亦有談及相關發展,她亦已表示希望在11月底發表的施政報告裏能夠向香港社會各界作進一步闡述。

 

我認為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共同發展很好地體現了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上市融資為例,內地企業可以根據對不同資金源頭的融資需要,動態地選擇在不同交易所,甚至在多於一個交易所同時上市。三地市場(上海、深圳及香港)亦可以良性互動,共生共榮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形式發揮最大協同效應。

 

(以上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11月1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