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守門員
本港1月確診首宗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後,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持續擴展,扎根社區,涵蓋公立醫院和門診、私家醫生、機場抵港旅客、巴士司機等,以期盡早識別患者,減低社區傳播風險。
當局安排收集有關人士的深喉唾液樣本,每日送往位於石硤尾的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化驗。
當日發現首宗初步陽性個案的情景,醫務化驗師伍婉儀仍歷歷在目。「那是臨近下班時間,五點左右,大家都很緊張,一再抽取樣本,反覆化驗。那天正巧是我生日,結果我沒出去吃飯慶祝,只留守工作。」
檢測量增 隨時候命
在疫情高峰期,化驗室既要處理以倍數上升的檢測量,也忙於應付突發事件,例如2月世界夢號郵輪檢疫、6月沙田瀝源邨祿泉樓居民撤離等。
化驗室的最高紀錄是一日內檢測4,000個樣本,20多位病毒分子生物化驗師日以繼夜接力,原本負責化驗細菌、食物安全等範疇的人手也調派增援。
伍婉儀說:「我們每天要完成所有檢測,團隊成員吃飯時間才10多分鐘,吃完又要繼續化驗。」
除檢測交來的深喉唾液樣本外,化驗室也化驗環境樣本。以北角福慧精舍佛堂為例,該佛堂2月出現群組感染個案,衞生署隨即派員到場採集經書、跪毯等樣本,由化驗室檢測。
她說:「環境樣本的病毒數量通常偏低,每個樣本最少要化驗十次,並要連續十次呈陰性才把結果定為陰性。」
核酸檢測 自行研發
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科學主任鄭國柱表示,核酸檢測是目前檢測2019冠狀病毒的最準確方法。
樣本送抵化驗室後,化驗人員先作前期處理,再抽取核酸,添加試劑,用上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便可藉樣本釋出的螢光信號確定是否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
鄭國柱一手設計PCR檢測所需的引物和探針,技術經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認可。他表示,此技術可配合化驗室已有儀器和試劑,檢測結果十分準確。
「即使每毫升標本只有病毒個體200個,我們的PCR都可檢測出來,靈敏度達99至100%。我們並測試特異度,證實不會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結果。」
截至6月16日,當局共檢測逾30萬個樣本。自上周起,衞生署把監察計劃進一步擴至巴士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