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遺餘力改善勞工權益
政府表示,雖然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香港經濟構成嚴重打擊,但政府仍會不遺餘力,在顧及僱員利益與僱主負擔能力的情況下,因應整體社會和經濟發展步伐,改善勞工權益及保障。政府會盡快推出承擔額達81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協助僱主保留員工。
政府今日回應不同勞工團體訴求時指出,今年1至3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均急升至近年高位,勞工市場短期內會繼續面對巨大壓力。
為確保經濟活力和減輕市民財政負擔,政府已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紓緩措施,當中包括2020至21年度財政預算案中的一次性措施,以及防疫抗疫基金下的兩輪措施,總額達2,875億元,約為本地生產總值10%。
政府表示將盡快推出在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下承擔額達81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為僱主提供有時限的財政支援,協助他們保留原本會被遣散的員工。
同時,政府將預留60億元,於未來兩年在公營及私營機構創造約30,000個有時限職位,涵蓋不同技能及學歷人士。
勞工處今年下半年會調升在中高齡就業計劃、展翅青見計劃和就業展才能計劃下僱主可獲發放的在職培訓津貼金額上限,並向參加計劃的合資格人士發放留任津貼,鼓勵他們接受及完成在職培訓,從而穩定就業。
改善其他勞工權益方面,政府正全力推展取消強制性公積金制度下僱主強制性供款與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對沖」安排的籌備工作,並致力在今年年底向立法會提交賦權法例草案,以期在2022年或之前獲得通過。
政府又指,已於今年1月8日把《2019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建議將法定產假延長四星期,條例草案現正由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處理。
此外,行政長官今年1月14日公布十項民生政策新措施,其一為逐步增加法定假日日數,使其與公眾假期日數看齊。政府會制訂及邀請勞工顧問委員會商討有關方案。
至於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最低工資委員會正進行新一輪檢討,會在10月底前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提交建議報告。
政府又表示非常關注僱員的職業安全與健康,勞工處會針對各行業的職安健風險水平,制訂相應的巡查執法、宣傳推廣及教育培訓策略,推動僱主與僱員齊心協力,做足安全措施,防止意外發生。